乞身未敢言,常愧外物持。
意思:请自己不敢说,常愧外界持。
出自作者[宋]苏辙的《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我性本疏懒,父母强教之》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深处对自我性格和人生选择的反思和自嘲的诗。诗中描绘了一位天性疏懒的人在父母期望和自我追求之间的挣扎,以及在官场浮沉中的困惑和疑虑。
首段中,“我性本疏懒”直接点明诗人的性格特点,他生性慵懒,不愿受束缚。然而,“父母强教之”却代表了外部环境的期望,父母希望他能改变自己的天性,顺应社会的要求。这种冲突在接下来的句子中得到了深入的描绘,“逡巡就科选,逮此年少时。”他犹豫不决,最后在年少的时候接受了这种社会规范,开始了科举之路。
中段描述了他在幽忧的官场生涯中,二十年如一日的疏懒。这并非简单的自嘲,而是对自我性格的深入反思。“懒性祗如兹”这句话表明,他的天性就是如此慵懒,改变是困难的。
接下来的几段描绘了他在官场中的疑虑和困惑。“偶然践黄闼,俯仰空自疑”描述了他偶然进入权力中心,却因自己的疏懒性格而感到迷茫和疑虑。
“乞身未敢言,常愧外物持。”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外界压力的愧疚,他虽然未敢明确提出辞官,但内心深处对外物的牵绊始终感到愧疚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对自我性格和人生选择的反思,以及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欲望的矛盾。它以一种坦诚而自嘲的方式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。尽管他深感自己的天性不适合官场生活,但他并未放弃,而是以一种谦卑和愧疚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。这种坦诚和自省,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