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和程德裕颂五首》 贫子还家作富儿,粪箕苕帚未曾遗。

贫子还家作富儿,粪箕苕帚未曾遗。

意思:穷人回家作个孩子,粪箕苕扫帚不曾留下。

出自作者[宋]黄庭坚的《和程德裕颂五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贫子还家作富儿,粪箕苕帚未曾遗。人人欲问草书意,怀素从来自不知》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趣味的小诗,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,表达了作者对某些人盲目追求名利、忽视内在修养和真实自我的现象的讽刺和反思。 首先,诗中描绘了一个贫子(穷人)回家,却受到富儿的欢迎,就像一个富人归来一样。这里,诗人用“贫子”和“富儿”作为对比,暗示了人们对于物质财富和名利的追求,往往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真实的自我。 接着,“粪箕苕帚未曾遗”一句,形象地描绘了贫子回家时所带的物品,即用苕帚和粪箕,暗示了贫子虽然贫穷,但他的内心世界却非常丰富和充实。这里再次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,提醒人们不要只追求外在的名利,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真实自我。 最后,“人人欲问草书意,怀素从来自不知”一句,诗人借用了怀素这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,来讽刺那些只关注表面现象、盲目追求名利的人。他们想要了解草书的艺术内涵,却不知道草书真正的意义在于表达内心世界、抒发情感,而不仅仅是字迹的优美和技巧的高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,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盲目追求物质财富、忽视内在修养和真实自我的讽刺和反思。它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在的修养和真实自我,不要被外在的名利所迷惑。这首诗的哲理深刻、寓意丰富,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贫子还家作富儿,粪箕苕帚未曾遗。
人人欲问草书意,怀素从来自不知。
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

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苕帚

    读音:tiáo zhǒu

    繁体字:苕帚

    英语:broom

    意思:清洁用具,取苕秆为之,故名。
    《周礼夏官戎右》“赞牛耳,桃茢”汉·郑玄注:“茢,苕帚,所以埽不祥。”
    宋·杨

  • 富儿

    读音:fù ér

    繁体字:富兒

    意思:(富儿,富儿)
    富人。亦指富家子弟。
    南朝·宋·鲍照《代少年时至衰老行》:“结友多贵门,出入富儿邻。”
    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:“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

  • 还家

    读音:huán jiā

    繁体字:還家

    意思:(还家,还家)

    1.回家。
    《后汉书臧洪传》:“中平末,弃官还家,太守张超请为功曹。”
    唐·韩愈《送进士刘师服东归》诗:“还家虽阙短,指日亲

  • 贫子

    读音:pín zǐ

    繁体字:貧子

    意思:(贫子,贫子)

    1.贫民;乞儿。
    汉·应瑗《杂诗》:“贫子语穷儿,无钱可把撮,耕自不得粟,采彼北山葛。”
    唐·闾丘胤《<寒山子诗集>序》:“状如贫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