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楼残点两三声。
意思:画楼残点两三声。
出自作者[宋]晏殊的《喜迁莺·烛飘花》
全文赏析
这是一首优美的诗,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中夜酒醒的场景,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首先,诗的开头,“烛飘花,香掩烬。中夜酒初醒。”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场景,烛光摇曳,香烬微掩,作者在深夜饮酒后醒来。这里的“烛飘花”形象地描绘了烛光摇曳的情景,给人一种朦胧、微妙的感觉,而“香掩烬”则进一步描绘了深夜的气氛,香烟袅袅,而烛光熄灭后的余烬也在暗夜中若隐若现。
“画楼残点两三声。窗外月胧明。”这两句描绘了画楼的点滴声和窗外朦胧的月光,给人一种安静、寂静的感觉。这里的“残点”指的是报时的钟声或更鼓声,寥寥两三声,更显深夜的静谧。“窗外月胧明”则描绘了月光的朦胧,给人一种神秘、幽静的感觉。
“晓帘垂,惊鹊去。好梦不知何处。”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作者醒来后的情景,窗帘低垂,鹊儿惊飞,而作者的好梦却不知飞到了何处。这里的“惊鹊去”形象地描绘了鹊儿的惊飞,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,而“好梦不知何处”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梦境的怀念和留恋。
“南园春色已归来。庭树有寒梅。”最后两句描绘了南园的春色和庭院的寒梅,给人一种生机和希望的感觉。这里的“春色已归来”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回归,而“庭树有寒梅”则描绘了梅花的绽放,给人一种温暖和明亮的感觉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。它通过描绘深夜的场景和作者醒来后的情景,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期待。同时,它也通过描绘南园的春色和庭院的寒梅,表达了对生机和希望的向往。整首诗给人一种优美、宁静、神秘的感觉,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