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生岂我辈,造物乃其徒。
意思:先生难道我们,造物主是他的人。
出自作者[宋]苏轼的《故周茂叔先生濂溪(溪在庐山下。)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描绘了世俗与至人之间的不同境界,以及一位先生因全德而备受尊敬的故事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,诗人表达了对于道德高尚之人的崇敬和赞美。
首句“世俗眩名实,至人疑有无”展现了世俗之人追求名利,而至人则超越名利,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。“怒移水中蟹,爱及屋上乌”则以生动的动物形象,描绘了先生的仁爱之心,以及对自然万物的尊重。同时,“坐令此溪水,名与先生俱”表现了先生因品德高尚而名声在外的情景。
“先生本全德,廉退乃一隅”强调了先生的全德品质,而廉洁谦逊只是他品德的一部分。“因抛彭泽米,偶似西山夫”则通过用典,表达了先生抛弃物质享受,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怀。
“遂即世所知,以为溪之呼”说明了先生因品德而被世人所知,溪水的名字也因此与他相提并论。“先生岂我辈,造物乃其徒”进一步抬高了先生的地位,表现出诗人对先生的崇敬之情。
最后,“应同柳州柳,聊使愚溪愚”通过对比柳州柳和愚溪,强调了先生的智慧和高尚品质。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赞美了品德高尚之人,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的崇敬和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