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和梅龙图公仪谢鹇》 於我一何薄,於彼一何私。

於我一何薄,於彼一何私。

意思:在我多么薄,在那一个什么私人。

出自作者[宋]欧阳修的《和梅龙图公仪谢鹇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,表达了对人与动物、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向往。诗中通过描述鹇鹤的生活习性,阐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和各自的追求,强调了尊重和欣赏各自的生活方式,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偏见。 首联“有诗鹤勿喜,无诗鹇勿悲”,以鹤和鹇的对比,引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和各自的追求。鹤追求自由飞翔,而鹇则追求安逸的生活。这一对比突出了动物的特性,也表达了对动物生活的尊重和欣赏。 颔联“朝戏青竹林,暮栖高树枝”,描述了鹤和鹇的日常活动,展现了它们在自然中的自由自在。早晨,鹤在青竹林中嬉戏,晚上则在高树枝上栖息。这一描述展现了动物的自然生活状态,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。 颈联“声音不相通,各以类自随”,进一步描述了动物之间的差异,强调了各自的生活方式和习性。鹤和鹇的声音不同,各自以自己的方式生活。这一描述突出了动物的独特性,也表达了对动物个体的尊重。 随后几联,诗人通过比喻和对比,阐述了人类不应过于关注自己的利益,而应尊重和理解其他生物的生活方式。蚍蜉与蚁子的微小,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人类对其他生物的轻视和偏见。而当蚍蜉与蚁子面临挑战时,它们表现出的勇气甚至超过了听到鼓声的人类。这一对比强调了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,也表达了对动物个体的赞美。 最后几联,诗人以鹇的口吻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。栏槛啄花卉,叫号惊睡儿,描述了人类对动物的干扰和伤害。这引发了诗人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考,也表达了对动物权益的关注。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,表达了对人与动物、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向往。通过对比和比喻,诗人强调了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,呼吁人们关注动物权益,与动物和谐共处。这首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,也具有深刻的思考意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有诗鹤勿喜,无诗鹇勿悲。
人禽固异性,所趣各有宜。
朝戏青竹林,暮栖高树枝。
咿呦山鹿鸣,格磔野鸟啼。
声音不相通,各以类自随。
使鹤居笼中,垂头以听诗。
鶢鸥享锺鼓,鱼鸟见西施。
鹇鹤不宜争,所争良可知。
蚍蜉与蚁子,为物固已微。
当彼两交◇,勇如闻鼓鼙。
有心皆好胜,未免争是非。
於我一何薄,於彼一何私。
栏槛啄花卉,叫号惊睡儿。
跳踉两脚长,落泊双翅垂。
何足充翫好,於何定妍媸。
鹇口不能言,夜梦以告之。

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
欧阳修(1007年8月1日-1072年9月22日),字永叔,号醉翁、六一居士,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)人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。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,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累赠太师、楚国公。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,并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被后人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。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。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,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。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,也对诗风、词风进行了革新。在史学方面,也有较高成就,他曾主修《新唐书》,并独撰《新五代史》。有《欧阳文忠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一何

    读音:yī hé

    繁体字:一何

    意思:为何;多么。
    《战国策燕策一》:“齐王按戈而却曰:‘此一何庆弔相随之速也!’”
    《三国志魏志刘放传》:“太祖大悦,谓放曰:‘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,今一何相似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