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袁大监挽词三首》 西蜀何夫子,濡毫作冢铭。

西蜀何夫子,濡毫作冢铭。

意思:西蜀何先生,沾笔作墓铭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袁大监挽词三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,描绘了一位伟大的书法家的生活和影响。 首句“西蜀何夫子,濡毫作冢铭”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,描绘了这位名叫何夫子的西蜀书法家,他以蘸墨的方式为他的墓地题写了铭文。这句诗通过直接描绘何夫子的身份和行为,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生动的形象。 “辽辽传耳目,炳炳若丹青”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,将何夫子的作品比作广为人知的耳熟能详的故事,以及鲜明如画的文字。这不仅表达了何夫子的作品广为人知,也表达了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 “罢市知遗爱,存祠识旧形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何夫子的影响力。他不仅在书法上有着卓越的成就,而且他的善行和遗留的爱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。他的墓地保留着他的形象,人们通过祭祀和纪念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感激。 “生刍莫能置,江阔底沧溟”这两句诗则表达了对何夫子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。尽管无法用言语表达这种情感,但就像江水宽广无边一样,这种怀念之情也是无尽的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及其影响力,表达了对这位艺术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。同时,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对艺术的热爱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西蜀何夫子,濡毫作冢铭。
辽辽传耳目,炳炳若丹青。
罢市知遗爱,存祠识旧形。
生刍莫能置,江阔底沧溟。
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西蜀

    读音:xī shǔ

    繁体字:西蜀

    意思:今四川省。古为蜀地,因在西方,故称“西蜀”。
    唐·杜甫《诸将》诗之五:“西蜀地形天下险,安危须仗出群材。”
    元·揭傒斯《云锦溪棹歌》:“西蜀·锦江那得似,西湖绿水更须

  • 夫子

    读音:fū zǐ

    繁体字:夫子

    短语:士 学士 书生 士大夫 先生 秀才 文人 生 儒 知识分子

    英语:pedant

    意思:(参见伕子)

    1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