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茅亭闲坐》 埃尘缁冠盖,霜露泫衣衿。

埃尘缁冠盖,霜露泫衣衿。

意思:尘埃黑帽盖,霜露泫衣服。

出自作者[宋]曾巩的《茅亭闲坐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表达隐逸情趣的诗。首联“荆门常昼掩,不必云山深”描绘了荆门这个地方白天常常掩闭,不必深山幽谷,已有避人疑云的意味,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。颔联“岂敢尚孤绝,自能收寸心”则是诗人表达自己虽然不敢自称孤绝,但内心却能够自得其乐。 颈联“草萌被远径,鸟语变乔林”通过描绘草木和鸟语的景象,进一步表现了隐逸生活的情趣。而“散帙味新趣,鸣絃叹余音”则是诗人读书弹琴,品味新的趣味,感叹余音绕梁,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享受。 接着,“脱粟幸可饱,一瓢方独斟”描绘了诗人虽然生活简朴,但幸而能够饱食暖衣,独自品味生活。而“颜从缅虽卓,非此谁为寻”则是表达了诗人虽然向往高洁,但在这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。 之后,“盛服缠紫艾,重印铸黄金”描绘了诗人的盛装和印章,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是重视品质而非奢华。而“信使忧惴息,讵无勤苦侵”则是表达了诗人虽然也有忧虑和勤苦,但能够自我调节,保持内心的平静。 最后,“埃尘缁冠盖,霜露泫衣衿”描绘了外界的尘埃和霜露,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繁华和艰难困苦的态度是超脱和坦然。而“协肩已自昔,俯首微独吟。岂惟智所拙,曾是力难任。为乐聊在此,焉知玉山岑。”则是表达了诗人虽然不擅长权谋智计,也难以担任重要职务,但在这里寻找到乐趣,不必去追求更高的权位和荣誉。整首诗流露出的隐逸情趣和超脱态度,让人感到清新自然,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思考和追求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荆门常昼掩,不必云山深。
岂敢尚孤绝,自能收寸心。
草萌被远径,鸟语变乔林。
散帙味新趣,鸣絃叹余音。
脱粟幸可饱,一瓢方独斟。
颜从缅虽卓,非此谁为寻。
盛服缠紫艾,重印铸黄金。
信使忧惴息,讵无勤苦侵。
埃尘缁冠盖,霜露泫衣衿。
协肩已自昔,俯首微独吟。
岂惟智所拙,曾是力难任。
为乐聊在此,焉知玉山岑。
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
曾巩(1019年9月30日—1083年4月30日),字子固,汉族,建昌军南丰(今江西省南丰县)人,后居临川,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、政治家。

曾巩出身儒学世家,祖父曾致尧、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。曾巩天资聪慧,记忆力超群,幼时读诗书,脱口能吟诵,年十二即能为文。嘉祐二年(1057),进士及第,任太平州司法参军,以明习律令,量刑适当而闻名。熙宁二年(1069),任《宋英宗实录》检讨,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。熙宁五年(1072)后,历任齐州、襄州、洪州、福州、明州、亳州、沧州等知州。元丰四年(1081),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,管勾编修院,判太常寺兼礼仪事。元丰六年(1083),卒于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),追谥为“文定”。

曾巩为政廉洁奉公,勤于政事,关心民生疾苦,与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并称“南丰七曾”。曾巩文学成就突出,其文“古雅、平正、冲和”,位列唐宋八大家,世称“南丰先生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埃尘

    读音:āi chén

    繁体字:埃塵

    意思:(埃尘,埃尘)

    1.尘土。
    《后汉书光武帝纪上》:“瞰临城中,旗帜蔽野,埃尘连天,钲鼓之声闻数百里。”
    唐·孟郊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》诗:“眼

  • 霜露

    读音:shuāng lù

    繁体字:霜露

    造句:

  • 冠盖

    读音:guān gài

    繁体字:冠蓋

    英语:official hats and canopies; officials

    意思:(冠盖,冠盖)

    1.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。冠,礼帽;盖,车

  • 衣衿

    读音:yī jīn

    繁体字:衣衿

    意思:见“衣襟”。

    解释:1.见\"衣襟\"。

    造句:暂无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