摐金声石,洋洋和声。
意思:敲打金声石,洋洋和声音。
出自作者[宋]真宗的《崇恩太后升袝十四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礼乐制度的崇高性和重要性。诗中描绘了列爵陈俎、芬芳和羹的宴饮场景,通过金石之声的洋洋和声,强调了礼乐制度的和谐与秩序。
首句“列爵陈俎,芬芳和羹”描绘了宴饮的场景,贵族们按照等级排列,俎上摆放着美食,香气四溢。而“芬芳和羹”则进一步强调了宴饮的意义,它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活动,更是一种礼仪,一种表达敬意和友好的方式。
“摐金声石,洋洋和声”描绘了宴饮中的音乐场景。金石之声的洋洋和声,象征着音乐的和谐与秩序,进一步强调了礼乐制度的规范性和秩序性。
“礼行伊始,我德惟明”表达了作者对礼乐制度的敬仰之情。礼乐制度是社会秩序的基石,只有通过礼乐的规范,人们才能行得正、走得端。同时,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品德高尚、明理守法的决心。
“既兴而往,于昭期诚”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礼乐制度繁荣昌盛的信心。兴,即兴起、发展之意。昭期,即昭示未来之意。期诚,即对未来的真诚期待。整句表达了作者对礼乐制度的发展充满信心,相信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下,社会将更加和谐、繁荣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宴饮场景、音乐和谐、品德高尚等元素,赞美了礼乐制度的崇高性和重要性。同时,也表达了作者对礼乐制度的敬仰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。这首诗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礼乐制度的重视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