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喜雪二首》 宛转花飞密,纡余舞熊长。

宛转花飞密,纡余舞熊长。

意思:转动花飞秘密,系我跳舞熊长。

出自作者[宋]曾巩的《喜雪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的景象,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。诗人通过对雨水、风光、花舞等自然元素的描绘,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。 诗的开篇“杂雨零初急,因风洒更狂。”描绘了雨水纷纷扬扬落下的场景,急促而猛烈。“英华倾月窟,光气泻天满。”则表现了月光倾洒,天空光明的壮丽景象。诗人的笔触生动,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雨后的清新空气和明朗的天空。 在“宛转花飞密,纡余舞熊长。”中,诗人描绘了花瓣纷飞,舞动悠长的景象,展现了自然的韵律与美感。而“化材随大小,成器任圆方。”则表达了自然的力量,能够化腐朽为神奇,生成各种形态的器物。 “秀已滋山国,清尤助水乡。”描绘了雨水滋养山川,清新的水乡景象。诗人的描绘生动,使读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。而“色严齐上下,明盛析毫芒。”则进一步表现了雨后世界的色彩鲜明,明暗分明。 “润屋情夸诞,埋轮兴激昂。”则表现了雨水对房屋的滋润,以及人们对自然的赞美之情。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,以强调自然的伟大。 “收功归泽物,全德在包荒。”表达了自然的功德无量,能够泽被万物,包容一切。诗人通过赞美自然,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期许,希望人们能够学习自然的包容与伟大。 最后的“预喜仓箱富,潜知海岳康。”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,预见了丰收的喜悦和海岳的康健。而“萧晨迎贺客,歌吹趣传觞。”则以欢快的笔调,描绘了人们在清晨迎接客人,举杯欢歌的场景,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精神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机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。诗人的笔触生动,意境深远,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,同时也能够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乐趣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杂雨零初急,因风洒更狂。
英华倾月窟,光气泻天满。
宛转花飞密,纡余舞熊长。
化材随大小,成器任圆方。
秀已滋山国,清尤助水乡。
色严齐上下,明盛析毫芒。
润屋情夸诞,埋轮兴激昂。
收功归泽物,全德在包荒。
预喜仓箱富,潜知海岳康。
萧晨迎贺客,歌吹趣传觞。
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
曾巩(1019年9月30日—1083年4月30日),字子固,汉族,建昌军南丰(今江西省南丰县)人,后居临川,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、政治家。

曾巩出身儒学世家,祖父曾致尧、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。曾巩天资聪慧,记忆力超群,幼时读诗书,脱口能吟诵,年十二即能为文。嘉祐二年(1057),进士及第,任太平州司法参军,以明习律令,量刑适当而闻名。熙宁二年(1069),任《宋英宗实录》检讨,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。熙宁五年(1072)后,历任齐州、襄州、洪州、福州、明州、亳州、沧州等知州。元丰四年(1081),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,管勾编修院,判太常寺兼礼仪事。元丰六年(1083),卒于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),追谥为“文定”。

曾巩为政廉洁奉公,勤于政事,关心民生疾苦,与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并称“南丰七曾”。曾巩文学成就突出,其文“古雅、平正、冲和”,位列唐宋八大家,世称“南丰先生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宛转

    读音:wǎn zhuǎn

    繁体字:宛轉

    英语:round-about; mild

    意思:(宛转,宛转)

    1.随顺变化。
    《庄子天下》:“椎拍輐断,与物宛转,舍是与非,苟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