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玉珮》 至宝不自献,韬藏亦英华。

至宝不自献,韬藏亦英华。

意思:到宝不亲自献,藏藏也是精华。

出自作者[宋]丁谓的《玉珮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至宝不自献,韬藏亦英华。
余香被草木,秀擢幽岩花。》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通过描绘一种内在的、深藏不露的“至宝”来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。 首先,“至宝不自献,韬藏亦英华。”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谦虚和内敛,就像一颗宝石,它不需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光芒,而是默默地隐藏在深处,其内在的英华却足以吸引所有的目光。这是一种深藏不露、低调内敛的品质,也是许多伟大人物和事物的共同特点。 “余香被草木,秀擢幽岩花。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种“至宝”的影响力。它就像一棵树,虽然它本身并不显眼,但它的余香却能感染周围的草木,甚至在幽深的岩缝中也能生长出美丽的花朵。这表明,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表面的华丽,而在于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改变。 整首诗通过描绘“至宝”的形象,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敬仰和赞美之情。它鼓励我们不要过于追求表面的华丽,而要注重内在的品质和影响力。同时,它也提醒我们,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“至宝”,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谦虚、内敛,并发挥自己的影响力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,它通过描绘“至宝”的形象,引导我们思考真正的价值和影响力。它鼓励我们保持谦虚、内敛,发挥自己的影响力,成为别人眼中的“至宝”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至宝不自献,韬藏亦英华。
余香被草木,秀擢幽岩花。
作者介绍
丁谓(966-1037),字谓之,后更字公言,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。先后任参知政事(副相)、枢密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正相),前后共在相位七年。

因作恶太多,丁谓最后被罢相,贬为崖州(今海南省三亚市)司户参军,他的四个儿子、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。抄没家产时,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,不可胜纪。景祐四年(1037)闰四月,卒于光州,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英华

    解释

    英华 yīnghuá

    [illustrious persons or things] 形容草木之类,原指美好的花木,后指优异的人或物;精华或精英

    文苑英华

    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
  • 至宝

    解释

    至宝 zhìbǎo

    [most valuable treasure] 特别稀有的珍宝

    竟把普通景泰蓝当成了至宝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最珍贵的宝物。《后汉书·陈元传》:“至宝不同众好,故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