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施翔父掌教长沙》 追回贾谊贬,唤起屈原沉。

追回贾谊贬,唤起屈原沉。

意思:贾谊贬追回,唤起屈原自沉。

出自作者[宋]叶适的《施翔父掌教长沙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,表达了对历史、文化和人生的深刻思考。 首联“著蔡羲前识,萧韶舜后音”,诗人用典,借蔡羲和萧韶的故事,表达了对“前识”和“后音”的追求。蔡羲是传说中的仙人,他曾演奏过美妙的音乐,而萧韶则是舜帝时的一种乐曲,代表着和谐美好的生活。在这里,诗人似乎在暗示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“蔡羲之识”,即对真理和正义的认识,而这种认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被人们所认可,形成一种美好的“后音”,即文化、道德和价值的传承。 颔联“追回贾谊贬,唤起屈原沉”,诗人用贾谊和屈原的典故,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他们精神的传承。贾谊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,屈原则因忠而被放逐。但他们的精神并未消逝,反而被后人所传承和发扬。在这里,诗人似乎在暗示,历史上的忠臣义士虽然遭受了不公的待遇,但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被遗忘,反而会激励后人继续前行。 颈联“湘水汀烟阔,梅花署雪深”,诗人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湘水烟波浩渺,梅花雪地幽深,这些美好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,也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。 尾联“余行陈迹久,因子一微吟”,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,认为自己的行为和言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人们所遗忘,但只要有人愿意倾听微吟,就会留下深刻的痕迹。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,每个人的言行都会留下痕迹,无论时间长短,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。 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、文化和人生的思考,意象丰富,哲理深刻。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描绘,表达了对真理、正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同时,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,认为自己的言行会留下深刻的痕迹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著蔡羲前识,萧韶舜后音。
追回贾谊贬,唤起屈原沉。
湘水汀烟阔,梅花署雪深。
余行陈迹久,因子一微吟。
作者介绍
叶适(1155年-1223年),字君实,号梅溪渔隐,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和画家。他出生于福建福州,早年曾在金华、杭州等地任官,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。后来他辞官回家,深居简出,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。

叶适的诗歌以咏物、山水为主,风格清新自然,充满雅趣;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、隐居,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。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,擅长隶书,其作品流畅自如,气度雄浑,代表作有《蘭亭序》等。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,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,他主张“心外无物”,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。

总的来说,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,他的文学、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他的作品被收入《全宋诗》和《册府元龟》等多部经典,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屈原

    读音:qū yuán

    繁体字:屈原

    英语:Qu Yuan

    解释:①屈原(约前340-约前278)。战国楚诗人。名平,字原;又自称名正则,字灵均。初任左徒、三闾大夫,主张推行美政”,改革政治◇遭

  • 贾谊

    读音:jiǎ yì

    词语解释

    ⒈  西汉政论家、文学家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曾任太中大夫。因好议论国家大事,遭大臣排挤,贬为长沙王太傅。后为梁怀王太傅。有《吊屈原赋》、《鹏鸟赋》和政论文《过秦论》、《陈政事疏》等名作。今人辑有《贾谊集》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