贤哲不苟合,出处亦待时。
意思:贤哲不苟合,出处也等待时机。
出自作者[唐]孟郊的《答姚怤见寄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日月不同光,昼夜各有宜》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、道德、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。
首先,诗中提到了“日月不同光,昼夜各有宜”,这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,也是对人生哲学的启示。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不同,白天和黑夜也有不同的特点,这暗示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环境也有不同的特点。作者以此表达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以及每个人都需要适应自己的环境和阶段。
其次,诗中提到了“贤哲不苟合,出处亦待时”,这是对道德和行为的启示。作者认为,贤能的人不会轻易地与他人合作,他们的出仕或退隐也需要等待适当的时机。这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行为的看法,即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,同时也要适应环境和时机。
接着,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迷茫和寻求理解的心情。“而我独迷见,意求异士知”,作者表达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,希望得到异人的理解和帮助。这种心情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困惑和寻求帮助的愿望。
最后,诗中提到了“泣人不泣身”和“义泪沾衣巾”,这是对情感的表达。作者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,会流下眼泪,但这种眼泪不是为了自己而流,而是为了他人而流。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同情心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,以及对道德、情感和社会责任的看法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寓意深刻,值得一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