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清明日延平道上》 多谢山家插杨柳,报侬今日是清明。

多谢山家插杨柳,报侬今日是清明。

意思:感谢在家插杨柳,告诉我今天是清明。

出自作者[宋]高翥的《清明日延平道上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自从闽峤至延平,试问归途第几程》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象和作者心情的诗,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,以及对于归程的期待和对于家乡的思念。 首联“人向烟岚深处出,鸟依云树密边鸣”,描绘了作者在山间行走,周围是云雾缭绕的山岚,人仿佛在烟岚的深处出现,鸟儿则在云树茂密的地方鸣叫。这两句诗以动衬静,突显了山间的幽静,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林自然之美的欣赏。 颔联“润沾破屐春泥滑,寒入征衫晓雨晴”,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自然环境以及天气状况。春雨初晴,泥泞的道路滑湿难行,但作者并未因此而退缩,而是坚韧前行。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的精神。 颈联“多谢山家插杨柳,报侬今日是清明”,作者在旅途中遇到了山间的居民插柳枝的情景,柳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,显得生机勃勃。清明时节,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,作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,同时也感受到了家乡的思念和对于归程的期待。 尾联“试问归途第几程”,作者询问山家距离家乡还有多少路程,表达了对归程的关注和期待。同时,“第几程”也暗示了归程的漫长和不易,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归程的艰辛和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。 整首诗以旅途景象为背景,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天气状况,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和家乡的思念之情。同时,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,展现了作者的品格和情感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自从闽峤至延平,试问归涂第几程。
人向烟岚深处出,鸟依云树密边鸣。
润沾破屐春泥滑,寒入征衫晓雨晴。
多谢山家插杨柳,报侬今日是清明。
作者介绍
高翥(1170~1241),初名公弼,后改名翥。字九万,号菊磵(古同“涧”),余姚(今属浙江)人。游荡江湖,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,有“江湖游士”之称。高翥少有奇志,不屑举业,以布衣终身。他游荡江湖,专力于诗,画亦极为出名。晚年贫困潦倒,无一椽半亩,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,小仅容身,自署“信天巢”。72岁那年,游淮染疾,死于杭州西湖。与湖山长伴,倒是遂了他的心愿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杨柳

    解释

    杨柳 yángliǔ

    (1) [poplar and willow]∶杨树和柳树的合称

    (2) [willow]∶专指柳树

    杨柳岸晓风残月。——宋· 柳永《雨霖铃》

    (3) 古曲名,即&l

  • 多谢

    读音:duō xiè

    繁体字:多謝

    英语:Thanks.

    意思:(多谢,多谢)

    1.殷勤问候。
    晋·陶潜《赠羊长史》诗:“路若经商山,为我少踌躇,多谢绮与甪,精爽今何如?

  • 清明

    读音:qīng míng

    繁体字:清明

    短语:晴天 晴

    英语:clear and bright

    意思:
    1.物之轻清者。亦谓清澈明朗。
    《荀子解蔽》:

  • 山家

    读音:shān jiā

    繁体字:山家

    意思:
    1.山野人家。
    《南史贼臣传侯景》:“山家小儿果攘背,太极殿前作虎视。”
    唐·杜甫《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》诗之二:“山家蒸栗暖,野饭射麋新。”<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