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八月六日作四首》 底事亦疑惩未了,更应书罪在泉扃。

底事亦疑惩未了,更应书罪在泉扃。

意思:底事也怀疑惩罚没有了,更应书罪在温泉关。

出自作者[唐]韩偓的《八月六日作四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某个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感慨。诗中描述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中各种人物和情节的深入剖析,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、仁义、忠诚、忠诚、忠诚等价值观的重视和追求。 首先,诗中提到了“日离黄道十年昏”,暗示了一个时代的混乱和黑暗。作者通过“敏手重开造化门”表达了对有才能的人的赞美,同时也暗示了他们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。 接着,“火帝动炉销剑戟”和“风师吹雨洗乾坤”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期待,希望通过改革和清洗,使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。 然而,诗中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。作者对于“左牵犬马”、“右袒簪缨”等行为表示了批评,认为这些行为背离了道德和仁义,是对忠诚和仁爱的背叛。同时,作者也对于“丹笔不知谁定罪”表示了担忧,担心历史上的冤假错案会遗留下来,成为后世的遗憾。 在诗的结尾,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。他看到了“黄旗紫气今仍旧”,但同时也看到了“乱主”的存在,这让他感到忧虑。他希望通过“免使老臣攀画轮”来避免历史的重演,同时也呼吁人们反思历史,吸取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思考和反思,强调了道德、仁义、忠诚等价值观的重要性,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。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价值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日离黄道十年昏,敏手重开造化门。
火帝动炉销剑戟,风师吹雨洗乾坤。
左牵犬马诚难测,右袒簪缨最负恩。
丹笔不知谁定罪,莫留遗迹怨神孙。
金虎挻灾不复论,构成狂猘犯车尘。
御衣空惜侍中血,国玺几危皇后身。
图霸未能知盗道,饰非唯欲害仁人。
黄旗紫气今仍旧,免使老臣攀画轮。
簪裾皆是汉公卿,尽作锋铓剑血醒。
显负旧恩归乱主,难教新国用轻刑。
穴中狡兔终须尽,井上婴儿岂自宁。
底事亦疑惩未了,更应书罪在泉扃。
坐看包藏负国恩,无才不得预经纶。
袁安坠睫寻忧汉,
作者介绍
韩偓(约842年~约923年),晚唐五代诗人,乳名冬郎,字致光,号致尧,晚年又号玉山樵人。陕西万年县(今樊川)人。自幼聪明好学,10岁时,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,令满座皆惊,李商隐称赞其诗是“雏凤清于老凤声”。龙纪元年(889年),韩偓中进士,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,后入朝历任左拾遗、左谏议大夫、度支副使、翰林学士。其诗多写艳情,称为“香奁体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未了

    读音:wèi liǎo

    繁体字:未了

    英语:unfinished; outstanding

    意思:
    1.没有完毕;没有结束。
    《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十三》:“寒衣尚

  • 底事

    读音:dǐ shì

    繁体字:底事

    意思:
    1.何事。
    唐·刘肃《大唐新语酷忍》:“天子富有四海,立皇后有何不可,关汝诸人底事,而生异议!”宋·张元干《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》词:“底事崑崙倾砥柱,九地黄流

  • 应书

    读音:yìng shū

    繁体字:應書

    意思:(应书,应书)
    古时下级官府回覆上级的公文。
    《汉书沟洫志》:“下丞相孔光、大司空何武奏请部刺史、三辅、三河、弘农太守举吏民能者,莫有应书。”

  • 泉扃

    读音:quán jiōng

    繁体字:泉扃

    意思:
    1.墓门。亦指阴曹地府。
    南朝·梁·江淹《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》:“宠煇泉扃,恩凝松石。”
    宋·陆游《傅正议墓志铭》:“抱才不试归泉扃,二妙山立尚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