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莲石》 遥知安置处,预想发荣时。

遥知安置处,预想发荣时。

意思:遥知安置处,预先想过开花时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莲石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青石一两片,白莲三四枝》以青石、白莲等自然元素为意象,描绘出一幅清雅的画面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。 “寄将东洛去,心与物相随。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。诗人将自然的美景寄往东洛,表达了他愿意与自然相伴,与万物相随的愿望。 “石倚风前树,莲栽月下池。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美景,石头倚靠在风前的树上,莲花栽种在月下的池塘里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。 “遥知安置处,预想发荣时。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,他想象着这些自然元素安置的地方,预想它们在春天发芽生长的时刻。 “领郡来何远,还乡去已迟。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,他担任郡守来到这里,离家已经有些迟了。这既是对生活的感慨,也是对未来的期待。 “莫言千里别,岁晚有心期。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期待,他不要说我们千里之别,只要在岁晚之时,我们心中仍有相聚的期许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自然美景为载体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。语言清新自然,意象生动优美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青石一两片,白莲三四枝。
寄将东洛去,心与物相随。
石倚风前树,莲栽月下池。
遥知安置处,预想发荣时。
领郡来何远,还乡去已迟。
莫言千里别,岁晚有心期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发荣

    读音:fā róng

    繁体字:發榮

    意思:(发荣,发荣)

    1.(草木)生长茂盛。
    汉·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芙蓉含华,从风发荣,斐披芬葩。”
    宋·梅尧臣《拟宋之问<春日剪綵花应制>》诗:“不

  • 预想

    读音:yù xiǎng

    繁体字:預想

    短语:谅 料 虞

    英语:preconceive

    意思:(预想,预想)

    1.预先推想或测定。
    宋·秦观《

  • 安置

    读音:ān zhì

    繁体字:安置

    英语:find a place for

    意思:
    1.安放;安排。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。
    《谷梁传哀公元年》:“‘卜之不吉,则如之何?’‘不免,安置

  • 遥知

    读音:yáo zhī

    繁体字:遙知

    意思:(遥知,遥知)
   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。
    唐·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诗: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
    宋·王安石《梅花》诗:“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