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横吹曲辞·出塞》 白花垣上望京师,黄河水流无尽时。

白花垣上望京师,黄河水流无尽时。

意思:白色花垣上望京城,黄河水流不尽时。

出自作者[唐]王昌龄的《横吹曲辞·出塞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战争和民族矛盾的诗,通过对秦、汉、明月、关、龙城、胡马、阴山、白花垣、黄河水等具有战争与边塞特色的意象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战争和民族矛盾的深刻思考和感慨。 首句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”,描绘了秦、汉时期的明月和关隘,象征着古代的战争和边疆防线。而“万里长征人未还”,则表达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不幸。 第二句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,借用传说中的李广事迹,表达了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名将,就能够阻止胡人的入侵,保卫边疆。这里既有对古代名将的赞美,也有对和平的渴望。 第三句“白花垣上望京师”,描绘了士兵们在边疆白花垣上遥望京城,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而“黄河水流无尽时”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,与前两句的战争意象形成对比。 最后一句“穷秋旷野行人绝,马首东来知是谁”,描绘了穷秋旷野的寂静和凄凉,表达了士兵们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。而“马首东来知是谁”,则暗示了士兵们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命运的无常。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战争和民族矛盾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慨。同时,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,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
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白花垣上望京师,黄河水流无尽时。
穷秋旷野行人绝,马首东来知是谁。
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
王昌龄(698—757),字少伯,汉族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又一说京兆长安人(今西安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。

王昌龄早年贫苦,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,30岁左右进士及第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、汜水尉,因事被贬岭南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被刺史闾丘晓所杀。

王昌龄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人交往深厚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,又被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,与高适、王之涣齐名,时谓王江宁。有文集六卷,今编诗四卷。

代表作有《从军行七首》《出塞》《闺怨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黄河

    读音:huáng hé

    繁体字:黃河

    短语:尼罗河 莱茵河 苏伊士 辽河 多瑙河 大运河 苏伊士运河

    英语:Yellow River

    意思:(黄河,黄河)

  • 白花

    读音:bái huā

    繁体字:白花

    英语:white bloom

    意思:
    1.白色的花或白色纸花。常用以表示悼念。
    《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》:“先是,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,望之

  • 河水

    读音:hé shuǐ

    繁体字:河水

    意思:
    1.指黄河之水。
    《诗卫风硕人》:“河水洋洋,北流活活。”
    《宋史河渠志一》:“大都河水从西大河故渎东北,合赤河而达于海。”
    《清史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