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宋宗儒真赞》 若乃脱冠袒裼,扪虱应客,目如愁胡,拊髀而呼。

若乃脱冠袒裼,扪虱应客,目如愁胡,拊髀而呼。

意思:至于脱冠脱去了上衣,虱子招待客人,眼睛像愁胡,拍大腿而呼。

出自作者[宋]黄庭坚的《宋宗儒真赞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潇洒脱俗、心怀古道的宋子勃窣的形象。他心境明镜,不为朝四暮三的琐事所动,笑看世人纷争。他悟道深厚,以一捻一的方式,治愈禅病。他探丸起死,味药知性,杯中不藏忧患,抱着胡琴聆听风声。他脱冠袒裼,扪虱应客,目光如愁胡,拊髀而呼。他追逐橡栗于云杪,探寻水月于江湖,方才心满意足。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,展现了宋子勃窣的独特个性和精神世界。同时,诗歌的语言简练明快,韵律优美,读起来朗朗上口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 整首诗表达了对宋子勃窣潇洒脱俗、心境明镜的生活态度的赞美,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、自由的向往和追求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宋子勃窣,心有古镜。
朝四暮三,为笑不竞。
於一捻一,犹著禅病。
探丸起死,味药知性。
忧患不入乎杯中,抱胡琴而风听。
若乃脱冠袒裼,扪虱应客,目如愁胡,拊髀而呼。
是必追橡栗於云杪,探水月於江湖,然後怏於心与。
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

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若乃

    读音:ruò nǎi

    繁体字:若乃

    意思:(参见若迺)
    至于。用于句子开头,表示另起一事。
    汉·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若乃观其四郊,浮游近县,则南望杜·霸,北眺五陵。”
    唐·柳宗元《非国语下伐宋》:“

  • 脱冠

    读音:tuō guān

    繁体字:脫冠

    意思:(脱冠,脱冠)

    1.脱帽。
    唐·韩愈《送惠师》诗:“脱冠翦头髮,飞步遗踪尘。”

    2.脱去冠冕。喻官吏去职。
    南朝·宋·谢

  • 袒裼

    读音:tǎn xī

    繁体字:袒裼

    英语:take off one\'s jacket and expose part of the body

    意思:亦作“襢裼”。

    1.脱去上衣左袖,

  • 扪虱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 前秦 王猛 少年时很穷苦。 东晋 大将 桓温 兵进 关中 时,他去谒见,一面侃侃谈天下事,一面在扪虱,旁若无人。 桓温 见他不凡,问他:我奉天子之命讨逆,“而三 秦 豪杰未有至者何也”? 王猛 说:你不远数千里而来,但“ 长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 ”,百姓还不知你到底要怎么样,所以不至。 桓温 无言以对。见

  • 应客

    读音:yìng kè

    繁体字:應客

    意思:(应客,应客)
    应接客人。指接受参观、应对、问询等。
    《公羊传宣公十五年》:“围者,柑马而秣之,使肥者应客。”
    何休注:“示饱足也。”
    汉·

  • 愁胡

    读音:chóu hú

    繁体字:愁衚

    意思:谓胡人深目,状似悲愁。多用以形容鹰眼。语本汉·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胡人遥集于上楹……状若悲愁于危处。”
    晋·孙楚《鹰赋》:“深目蛾眉,状如愁胡。”
    唐·杜甫《王

  • 拊髀

    读音:fǔ bì

    繁体字:拊髀

    意思:以手拍股。表示激动、赞赏等心情。
    《庄子在宥》:“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。”
    《汉书冯唐传》:“上既闻廉颇、李牧为人,良说,乃拊髀曰:‘嗟乎!吾独不得廉颇、李牧为将,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