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游悟真寺(一作王缙诗)》 谁知草庵客,曾和柏梁篇。

谁知草庵客,曾和柏梁篇。

意思:谁知道草庵客,曾和柏梁篇。

出自作者[唐]王维的《游悟真寺(一作王缙诗)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闻道黄金地,仍开白玉田》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。它通过描绘山川、河流、草木、云雾等自然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。 首先,诗中提到了黄金地和白玉田,这是对土地的赞美,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尊重。同时,诗中也描绘了山岭上的巨石和飞泉,这些自然景象给人以壮美之感,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。 其次,诗中提到的猛虎、愁猿、买香然桂、乞火踏红莲等,都是对山中动物和植物的描绘,这些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,也让人感受到山中生活的宁静和和谐。 此外,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。他感叹山河穷百二,世界接三千,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无限的思考。他想象自己站在梵宇之上,俯瞰王城,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界永恒的感慨。 最后,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他自谦薄宦惭尸素,终身拟尚玄,表达了对仕途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他想象自己曾经和柏梁篇,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。 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,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。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闻道黄金地,仍开白玉田。
掷山移巨石,咒岭出飞泉。
猛虎同三径,愁猿学四禅。
买香然绿桂,乞火踏红莲。
草色摇霞上,松声泛月边。
山河穷百二,世界接三千。
梵宇聊凭视,王城遂渺然。
灞陵才出树,渭水欲连天。
远县分诸郭,孤村起白烟。
望云思圣主,披雾隐群贤。
薄宦惭尸素,终身拟尚玄。
谁知草庵客,曾和柏梁篇。
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。唐朝著名诗人、画家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。

王维出身河东王氏,于开元十九年(731年)状元及第。历官右拾遗、监察御史、河西节度使判官。唐玄宗天宝年间,王维拜吏部郎中、给事中。安禄山攻陷长安时,王维被迫受伪职。长安收复后,被责授太子中允。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,故世称“王右丞”。

王维参禅悟理,学庄信道,精通诗、书、画、音乐等,以诗名盛于开元、天宝间,尤长五言,多咏山水田园,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书画特臻其妙,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存诗400余首,代表诗作有《相思》、《山居秋暝》等。著作有《王右丞集》、《画学秘诀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柏梁

    读音:bǎi liáng

    繁体字:柏梁

    意思:
    1.指柏梁台。
    《史记孝武本纪》:“其后则又作柏梁、铜柱、承露僊人掌之属矣。”
    南朝·梁·江淹《倡妇自悲赋》:“去柏梁以掩袂,出桂苑而敛眉。”

  • 草庵

    读音:cǎo ān

    繁体字:草庵

    意思:(参见草菴)
    亦作“草菴”。

    1.草房,草舍。
    《宋书沈庆之传》:“营内多幔屋及草菴,火至辄以池水灌灭,诸军多出弓弩夹射之,蛮败走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