棹进岸自回,天水未有极。
意思:划进岸自回,天水没有极力。
出自作者[宋]杨万里的《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後顾江已远,前睨山若寒。 棹进岸自回,天水未有极。 帘欣入绝巘,舟愕触潜石。 东暾澹未熹,北吹寒更寂。 岸草不知愁,向人弄晴碧。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航行体验的诗。它以细腻的笔触,展示了作者在江上的航行过程,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体验。
首句“後顾江已远,前睨山若寒”描绘了作者回头看身后的江水已经远去,而前方则有峻峭的山峰耸立,给人一种寒意的感觉。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将远去的江水和近在眼前的山峰形成鲜明的对比,突出了航行的过程和山峰的峻峭。
“棹进岸自回,天水未有极”描绘了船桨划动,船只逐渐前行,岸边后退的情景。同时,“天水未有极”也表达了作者对未知航行路途的期待和探索精神。
“帘欣入绝巘,舟愕触潜石”进一步描绘了航行的过程和感受。作者对进入险峻的山峰感到欣喜,而船只则因为触到隐藏的石头而感到惊愕。这里通过描绘船只与环境的互动,展现了航行的惊险和刺激。
接下来的两句“东暾澹未熹,北吹寒更寂”描绘了作者在航行过程中的视觉和听觉感受。东方的微光尚未带来温暖(“澹”可能指的是微暗),而北风吹来更显寂静。这里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声音,展现了航行过程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。
最后一句“岸草不知愁,向人弄晴碧”描绘了岸边的草似乎并不理解人的愁绪,却在向人展示晴天的碧绿。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,将草人格化,同时通过描绘草的晴天碧绿,展现了航行结束后的清新和生机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作者在江上的航行过程和情感体验。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景色,也表达了作者对未知的探索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,意象丰富,情感真挚,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