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门叔父招》 笳鼓听临塞,琴书未离身。

笳鼓听临塞,琴书未离身。

意思:笳鼓听临堵塞,弹琴读书不离身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门叔父招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标题是《送人赴安西应制》,作者通过送别友人赴任安西应制,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关怀,同时也流露出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友人的不舍。 首联“共是干时者,同为失意人。”描绘了两位友人共同的特点,都是怀才不遇、失意困顿的人。颔联“言趋太原召,如忍宛陵亲。”进一步描述了友人的处境,虽然被任命前往太原,但宛陵的亲密情谊依然难以割舍。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不舍之情。 颈联“笳鼓听临塞,琴书未离身。”描绘了即将到达边塞的场景,友人即将面临的是战鼓笳吹的边疆生活,而琴书不离身,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。 尾联“别君无斗酒,当识士安贫。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,虽然条件艰苦,但希望友人能够安贫乐道,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。 整首诗情感真挚,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、鼓励和不舍之情。通过对友人的描绘,也展现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价值观。同时,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事的紧张和艰苦,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共是干时者,同为失意人。
言趋太原召,如忍宛陵亲。
笳鼓听临塞,琴书未离身。
别君无斗酒,当识士安贫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琴书

    读音:qín shū

    繁体字:琴書

    英语:story-telling in the form of ballads song with musical accompaniment

    意思:(琴书,琴书)

  • 笳鼓

    读音:jiā gǔ

    繁体字:笳鼓

    意思:笳声与鼓声。借指军乐。
    《南史曹景宗传》:“时韵已尽,唯余竞病二字。
    景宗便操笔,斯须而成,其辞曰:‘去时儿女悲,归来笳鼓竞。借问行路人,何如霍去病?’帝叹不已。”

  • 离身

    读音:lí shēn

    繁体字:離身

    意思:(离身,离身)

    1.离开身体。
    《庄子渔父》:“举足愈数而迹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离身。”
    唐·张籍《寄宋景》诗:“诏发官兵取乱臣,将军弓箭不离身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