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初月》 玉蟾离海上,白露湿花时。

玉蟾离海上,白露湿花时。

意思:玉铜离海上,白露湿花时间。

出自作者[唐]李白的《初月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玉蟾离海上,白露湿花时》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慨的诗。它以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玉蟾升空、白露湿花、云边风起、沙头水涨等景象,通过这些景象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战争的忧虑。 首联“玉蟾离海上,白露湿花时”描绘了夜幕降临,玉蟾升空的景象,同时又描绘了白露湿花,露珠在花瓣上晶莹剔透的景象。这两句诗以动衬静,营造出一种宁静、祥和的氛围。 颔联“云畔风生爪,沙头水浸眉”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动态美,云边风起,沙头水涨,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。这两句诗也暗示了某种变化或动荡,为后文的感慨做了铺垫。 接下来的两联“乐哉弦管客,愁杀战征儿”,是对自然美景的感慨,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。弦管客乐在其中,而战征儿却要面对战争的残酷,这一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。 最后一联“因绝西园赏,临风一咏诗”,诗人决定远离西园赏景,而是在风中吟诗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对战争的忧虑,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。诗中的景象和情感相互交织,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玉蟾离海上,白露湿花时。
云畔风生爪,沙头水浸眉。
乐哉弦管客,愁杀战征儿。
因绝西园赏,临风一咏诗。
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,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饮酒作诗,喜交友。

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、《行路难》、《蜀道难》、《将进酒》、《梁甫吟》、《早发白帝城》等多首。

李白所作词赋,宋人已有传记(如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上),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,“李白词”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玉蟾

    读音:yù chán

    繁体字:玉蟾

    意思:见“玉蟾蜍”。

    解释:1.见\"玉蟾蜍\"。

    详细释义:神话传说月中有蟾,而月色皓白如玉,故以玉蟾为月亮的代称。唐?方干?

  • 白露

    读音:bái lù

    繁体字:白露

    短语:大暑 春分 小满 立夏 清明 霜冻 大雪 小雪 大寒 小暑 立秋 芒种 雨水 夏至 霜降 寒露 冬至 立春 秋分 惊蛰

    英语:White

  • 海上

    读音:hǎi shàng

    繁体字:海上

    短语:楼上

    英语:maritime

    意思:
    1.海边;海岛。
    《吕氏春秋恃君》:“柱厉叔事莒敖公,自以为不知而去

  • 上白

    读音:shàng bái

    繁体字:上白

    意思:犹精白,极白。
   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工部刘晋川司空》:“我辈忝大九卿,月俸例得上白粮,尽可供宾主饔飧。”
    许杰《两个青年》六:“他们又自告奋勇的去买了一大卷的

  • 花时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百花盛开的时节。常指春日。 唐 杜甫 《遣遇》诗:“自喜遂生理,花时甘緼袍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初夏即事》诗:“晴日暖风生麦气,緑阴幽草胜花时。” 明 袁宏道 《除夕观诸公饮》诗:“角杯穷酒事,分帖记花时。”

    2.开花的时期。 清 俞樾 《茶香室续钞·娑罗树》:“观诸书所载娑罗树,不独此山有之,然其生特异凡木,树数百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