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喜雪呈李公择》 孤村掩圭窦,深迳没芒屩。

孤村掩圭窦,深迳没芒屩。

意思:我村掩盖圭洞,深经没草鞋。

出自作者[宋]苏辙的《喜雪呈李公择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秋天的雨雪天气,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。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,将这场雨雪描绘得淋漓尽致,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。 首先,诗中描述了秋天的干旱和雪的不薄,为后文雨雪的降临做了铺垫。接着,作者描绘了雨雪降临时的声音和景象,如夜未眠、声初落、霏微入疏户、眩晃先朱阁等,这些描绘都十分生动形象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。 然后,作者进一步描绘了雨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,如披衣视群动、照屋始惊愕、晨起犯清寒等。这些描述不仅表现了雨雪的寒冷,也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应对。在雨雪过后,作者又描绘了雨雪带来的好处,如寒蔬养春芽、宿麦布冬脚等,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。 最后,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乐观,如“丰穰识天意,暇豫可前约”,意思是丰收和富足是上天赐予的恩惠,我们应该珍惜并期待未来的美好生活。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,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诗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观察,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,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秋来旱已久,雪至亦不薄。
沉沉夜未眠,蔌蔌声初落。
霏微入疏户,眩晃先朱阁。
披衣视群动,照屋始惊愕。
晨起犯清寒,繁阴看溟漠。
乔林冻相倚,隙瓦干犹烁。
孤村掩圭窦,深迳没芒屩。
平野恣汗漫,四山增荦确。
晚色漏斜阳,林光粲相错。
氛埃一清荡,疫疠解缠缚。
寒蔬养春芽,宿麦布冬脚。
官居亦何赖,岁事信所托。
逋逃幸一饱,剽盗止群恶。
无事乐自多,有酒庶可酌。
我行今不久,公到时方昨。
丰穰识天意,暇豫可前约。

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
苏辙(1039年3月18日—1112年10月25日),字子由,一字同叔,晚号颍滨遗老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,北宋文学家、诗人、宰相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辙登进士第,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、商州军事推官。宋神宗时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留守推官。此后随张方平、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。宋哲宗即位后,获召入朝,历官右司谏、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等职。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,落职知汝州。此后连贬数处。蔡京掌权时,再降朝请大夫,遂以太中大夫致仕,筑室于许州。

政和二年(1112年),苏辙去世,年七十四,追复端明殿学士、宣奉大夫。宋高宗时累赠太师、魏国公,宋孝宗时追谥“文定”。

苏辙与父亲苏洵、兄长苏轼齐名,合称“三苏”。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,以散文著称,擅长政论和史论,苏轼称其散文“汪洋澹泊,有一唱三叹之声,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”。其诗力图追步苏轼,风格淳朴无华,文采少逊。苏辙亦善书,其书法潇洒自如,工整有序。著有《诗传》、《春秋传》、《栾城集》等行于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孤村

    读音:gū cūn

    繁体字:孤村

    意思:孤零零的村庄。
    唐·韦应物《自巩洛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寮友》诗:“孤村几处临伊岸,一鴈初晴下朔风。”
    宋·晁沖之《夜行》诗:“孤村到晓犹灯火,知有人家夜读书。”

  • 芒屩

    读音:máng juē

    繁体字:芒屩

    意思:
    1.即芒鞋。
    《晋书刘惔传》:“惔少清远,有标奇,与母任氏寓居京口,家贫,织芒屩为养。”
    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履考》:“六朝前率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