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国闻姓名,不如山中人。
意思:朝廷听说姓名,不如山里人。
出自作者[唐]刘驾的《长安旅舍纾情投先达(一作长安抒怀寄知己)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岐路不在地,马蹄徒苦辛》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感受的诗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、名利追求的深刻思考。
首先,诗中提到了“岐路不在地,马蹄徒苦辛”,这是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形象描绘。岐路,即岔路,比喻人生的不同道路;不在地,意味着道路的选择并不取决于地域或环境,而是取决于内心的选择。马蹄徒苦辛,则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名利、奔波劳碌的无奈和痛苦。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谛,即真正的道路并不在物质世界的追求,而在内心的选择和坚持。
接着,“上国闻姓名,不如山中人”,诗人表达了对隐居山林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。上国闻姓名,指的是在繁华的城市中,人们只关注名声和地位,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感受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、纯朴生活的向往。
“大宅满六街,此身入谁门。愁心日散乱,有似空中尘”,这几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迷茫和无奈。大宅满六街,描绘了城市中的繁华景象,而此身入谁门,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。愁心日散乱,有似空中尘,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。
在诗的结尾,“白露下长安,百虫鸣草根。方当秋赋日,却忆归山村”,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象,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归隐山林的渴望。白露下长安,描绘了秋天的景象,百虫鸣草根,则表现了自然的和谐和生命的活力。方当秋赋日,却忆归山村,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。
最后,“静女头欲白,良媒况我邻。无令苦长叹,长叹销人魂”,诗人以温馨的乡村生活为背景,鼓励人们不要过度忧虑和叹息,要珍惜生命的美好。静女头欲白,良媒况我邻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期待。无令苦长叹,长叹销人魂,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人生道路、名利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山林生活的向往,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。这首诗语言质朴、情感真挚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