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寄题华藏院清轩》 山色每随朝气变,水光长共夕阳来。

山色每随朝气变,水光长共夕阳来。

意思:山色每次随朝气的变化,水光长共夕阳来。

出自作者[宋]蔡襄的《寄题华藏院清轩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湖边无地有尘埃,况复虚明向此开》是一首描绘湖边美景的诗,表达了作者对湖边清净、明亮的自然环境的赞美之情。 首句“湖边无地有尘埃”,直接描绘了湖边的洁净,没有一丝尘埃,这句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,表现出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清净的向往。 “况复虚明向此开”一句,进一步强调了湖边的明亮和开阔,这里的“虚明”一词,既表现了湖面的清澈,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空灵和开阔。 “山色每随朝气变,水光长共夕阳来”两句,描绘了湖边的自然景色,山色随着早晨的朝气变化,水光伴随着夕阳一起出现,表现出湖边的生机和活力。 “船行天上游人散,树没雪中宿鸟回”两句,描绘了湖边的动态景象,船只在湖上游动,游人离去,树在雪中隐现,宿鸟在巢中栖息。这些景象表现出湖边的宁静和安详。 最后,“一到便应离火宅,不须花雨拂经台”两句,表达了作者对湖边的喜爱之情,认为一旦来到这里就应该远离尘世的烦恼和纷争,不需要再被花雨拂过的经台所吸引,表现出作者对清净、明亮的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湖边的清净、明亮的自然环境,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清净、明亮的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之一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湖边无地有尘埃,况复虚明向此开。
山色每随朝气变,水光长共夕阳来。
船行天上游人散,树没雪中宿鸟回,一到便应离火宅,不须花雨拂经台。
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
蔡襄(1012年3月7日—1067年9月27日),字君谟,汉族,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(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)人。北宋著名书法家、政治家、茶学家。

天圣八年(1030年),蔡襄登进士第,先后任馆阁校勘、知谏院、直史馆、知制诰、龙图阁直学士、枢密院直学士、翰林学士、三司使、端明殿学士等职,出任福建路转运使,知泉州、福州、开封和杭州府事。治平四年(1067年),蔡襄逝世。累赠少师,谥号“忠惠”。

蔡襄为官正直,所到之处皆有政绩。就任泉州知府时,主持建造万安桥(洛阳桥);就任福州知府时,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;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(省长)时,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;在园林艺术上,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“小龙团”。所著《茶录》总结了古代制茶、品茶的经验,而《荔枝谱》则被称赞为“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”。蔡襄工于书法,诗文清妙,其书法浑厚端庄,淳淡婉美,自成一体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有《蔡忠惠公全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水光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悼室人》诗之七:“阶前水光裂,树上雪花团。” 宋 苏轼 《前赤壁赋》:“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”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﹝ 雯青 ﹞把船窗推开,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。” 许地山 《缀网劳蛛·黄昏后》:“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:霞色、水光、潮音、谷响、草香等等。”

    <

  • 山色

    读音:shān sè

    繁体字:山色

    英语:scene of mountains

    意思:山的景色。
    唐·岑参《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》诗:“郭外山色溟,主人林馆秋。”
    宋·欧阳修《

  • 朝气

    读音:zhāo qì

    繁体字:朝氣

    英语:(n) vitality; dynamism

    意思:(朝气,朝气)

    1.早晨的阳气。比喻军队初来时的士气。后用以指精神振作、力求进取的气概。<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