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寄通州徐居厚使君》 阳秋百年事,作意莫迟回。

阳秋百年事,作意莫迟回。

意思:春秋百年的事,决意没有迟疑。

出自作者[宋]孙应时的《寄通州徐居厚使君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久已安时论,狂因叹史才.
及知前辈少,谁说过江来。
日月间难得,星霜老易催。
阳秋百年事,作意莫迟回。》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。它以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笔触,探讨了人生、历史和时间的主题。 首联“久已安时论,狂因叹史才”,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安定时期的期待和对历史的热情,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历史记载的渴望和无奈。这里,“安时论”指的是对安定时期的期待和时局的关注,“狂因”则表达了对历史的热情和历史的记录者——史才的赞叹。 颔联“及知前辈少,谁说过江来”,诗人开始深入探讨历史的话题,他感叹知道前辈历史的人越来越少,甚至有人可能从未了解过江来的历史。这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忧虑,也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难以理解性。 颈联“日月间难得,星霜老易催”,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。他觉得日月交替是很难得的,而星霜老去却容易催人老。这里,诗人用日月和星霜来比喻时间,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抗拒性。 尾联“阳秋百年事,作意莫迟回”,诗人鼓励我们要珍惜历史,不要迟疑不决。这里的“阳秋”指的是《后汉阳秋》,这是南朝人写的史书,对东汉历史进行了评论和记载。诗人希望我们能够把握住历史的脉络,不要迟疑和犹豫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。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,珍视历史,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忧虑和对时间的敬畏。这种深沉的思考和感慨,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久已安时论,狂因叹史才。
及知前辈少,谁说过江来。
日月间难得,星霜老易催。
阳秋百年事,作意莫迟回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阳秋

    读音:yáng qiū

    繁体字:陽秋

    意思:(阳秋,阳秋)

    1.指孔子所着《春秋》。
    晋时因避晋简文帝·郑后·阿春讳,改春为“阳”。
    唐·司空图《华帅许国公德政碑》:“虽乏润色之功,夙慕

  • 百年

    读音:bǎi nián

    繁体字:百年

    短语:一生 一世 终身 终生 辈子 一辈子 生平 平生

    英语:lifetime

    意思:
    1.指人寿百岁。

  • 迟回

    读音:chí huí

    繁体字:遲回

    意思:(参见迟回,迟迴)

    解释:1.见\"迟回\"。

    详细释义:犹豫不定。后汉书?卷四十二?光武十王传?东海恭王强传:『数因左右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