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》 汴州忽复承平事,正月看灯户不扃。

汴州忽复承平事,正月看灯户不扃。

意思:汴州忽然又太平事,正月看灯门不锁。

出自作者[唐]刘禹锡的《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天下咽喉今大宁,军城喜气彻青冥》是一首描绘和平繁荣景象的诗,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安宁、军事城池繁荣昌盛的赞美和欣喜之情。 首联“天下咽喉今大宁,军城喜气彻青冥”,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安宁和军事城池的繁荣。这里的“天下咽喉”指的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,而“大宁”则表达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宁。作者通过“军城喜气彻青冥”这一形象生动的描述,表达了军民的喜悦之情,同时也暗示了军事城池的威武和繁荣。 颔联“庭前剑戟朝迎日,笔底文章夜应星”,进一步描绘了军城的景象。剑戟象征着军人的威武和勇敢,而文章则代表着文化的繁荣和智慧的结晶。作者通过这两句诗,表达了军民在和平时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。同时,也暗示了军城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。 颈联“三省壁中题姓字,万人头上见仪形”,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认同和赞美。三省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自我反省的工具,作者在这里将其与题姓字联系起来,表达了对道德规范的重视。同时,“万人头上见仪形”则表达了作者对公正、公平的社会秩序的赞美,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,人们的行为举止都能够成为他人的榜样和楷模。 尾联“汴州忽复承平事,正月看灯户不扃”,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太平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汴州是古代的一个繁华城市,曾经有过太平盛世。作者在这里用“忽复承平事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怀念,同时也暗示了当前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繁荣。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,人们可以在正月看灯这样的欢乐时刻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。 整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安宁、军事城池繁荣、道德规范、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认同和向往。同时,也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,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美好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天下咽喉今大宁,军城喜气彻青冥。
庭前剑戟朝迎日,笔底文章夜应星。
三省壁中题姓字,万人头上见仪形。
汴州忽复承平事,正月看灯户不扃。
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
刘禹锡(772年—842年),字梦得,河南洛阳人,自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”,又自言系出中山。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。唐朝文学家、哲学家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

刘禹锡贞元九年(793年),进士及第,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,为杜佑所器重,后从杜佑入朝,为监察御史。贞元末,与柳宗元,陈谏、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,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。后历任朗州司马、连州刺史、夔州刺史、和州刺史、主客郎中、礼部郎中、苏州刺史等职。会昌时,加检校礼部尚书。卒年七十,赠户部尚书。

刘禹锡诗文俱佳,涉猎题材广泛,与柳宗元并称“刘柳”,与韦应物、白居易合称“三杰”,并与白居易合称“刘白”,有《陋室铭》《竹枝词》《杨柳枝词》《乌衣巷》等名篇。哲学著作《天论》三篇,论述天的物质性,分析“天命论”产生的根源,具有唯物主义思想。有《刘梦得文集》,存世有《刘宾客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承平

    读音:chéng píng

    繁体字:承平

    英语:peaceful

    意思:治平相承;太平。
    《汉书食货志上》:“今纍世承平,豪富吏民訾数鉅万,而贫弱俞困。”
    唐·鲍防《杂感》诗

  • 正月

    读音:zhēng yuè

    繁体字:正月

    短语:一月 岁首 新月

    英语:(n)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new year

    意思:I
    正阳之月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