汴州忽复承平事,正月看灯户不扃。
意思:汴州忽然又太平事,正月看灯门不锁。
出自作者[唐]刘禹锡的《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天下咽喉今大宁,军城喜气彻青冥》是一首描绘和平繁荣景象的诗,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安宁、军事城池繁荣昌盛的赞美和欣喜之情。
首联“天下咽喉今大宁,军城喜气彻青冥”,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安宁和军事城池的繁荣。这里的“天下咽喉”指的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,而“大宁”则表达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安宁。作者通过“军城喜气彻青冥”这一形象生动的描述,表达了军民的喜悦之情,同时也暗示了军事城池的威武和繁荣。
颔联“庭前剑戟朝迎日,笔底文章夜应星”,进一步描绘了军城的景象。剑戟象征着军人的威武和勇敢,而文章则代表着文化的繁荣和智慧的结晶。作者通过这两句诗,表达了军民在和平时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。同时,也暗示了军城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颈联“三省壁中题姓字,万人头上见仪形”,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认同和赞美。三省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自我反省的工具,作者在这里将其与题姓字联系起来,表达了对道德规范的重视。同时,“万人头上见仪形”则表达了作者对公正、公平的社会秩序的赞美,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,人们的行为举止都能够成为他人的榜样和楷模。
尾联“汴州忽复承平事,正月看灯户不扃”,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太平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汴州是古代的一个繁华城市,曾经有过太平盛世。作者在这里用“忽复承平事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怀念,同时也暗示了当前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繁荣。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,人们可以在正月看灯这样的欢乐时刻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。
整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安宁、军事城池繁荣、道德规范、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认同和向往。同时,也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,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