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夜泛西湖五绝》 新月生魄迹未安,才破五六渐盘桓。

新月生魄迹未安,才破五六渐盘桓。

意思:新月产生魄迹不安,才能打败五六渐渐徘徊。

出自作者[宋]苏轼的《夜泛西湖五绝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月夜湖光的美妙诗篇,它以新月、落月为背景,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,展现了月夜湖光的奇幻、美丽和神秘。 首先,诗的开头“新月生魄迹未安,才破五六渐盘桓。”就以新月初升的景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,新月刚刚升起,形状还不稳定,逐渐变得明亮。这种描绘非常细腻,让人仿佛能够看到新月慢慢升起的情景。 接着,“今夜吐艳如半璧,游人得向三更看。”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新月的美丽,它像半璧玉一样吐露出光芒,吸引着游人向三更时分观看。这里的“游人”不仅指现实中的游人,也暗指诗人自己,他被新月的美丽所吸引,愿意在更深的时间去欣赏它。 “三更向阑月渐垂,欲落未落景特奇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新月逐渐下落的情景,它欲落未落的样子显得格外奇特。这里的“向阑”表示已经到了深夜,而“景特奇”则表达了诗人对新月欲落未落的景象的赞美。 在接下来的几段中,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落月的景象,从“苍龙已没牛斗横”到“湖光非鬼亦非仙”,他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,将落月与神话传说、自然景色相结合,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神秘。 最后,“渔人收筒及未晓,船过惟有菰蒲声。”这两句诗以渔人深夜捕鱼为切入点,进一步展现了月夜湖光的宁静和美丽。同时,“湖光非鬼亦非仙,风恬浪静光满川”也表达了诗人对湖光宁静、美丽的赞美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月夜湖光的佳作,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,展现了月夜湖光的奇幻、美丽和神秘。同时,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新月生魄迹未安,才破五六渐盘桓。
今夜吐艳如半璧,游人得向三更看。
三更向阑月渐垂,欲落未落景特奇。
明朝人事谁料得,看到苍龙西没时。
苍龙已没牛斗横,东方芒角升长庚。
渔人收筒及未晓,船过惟有菰蒲声。
(湖上禁渔,皆盗钓者也。
)菰蒲无边水茫茫,荷花夜开风露香。
渐见灯明出远寺,更待月黑看湖光。
湖光非鬼亦非仙,风恬浪静光满川。
须臾两两入寺去,就视不见空茫然。
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。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
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文纵横恣肆;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其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亦善书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;工于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破五

    读音:pò wǔ

    繁体字:破五

    英语:fif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

    意思:指农历正月初五。
    宋·苏轼《蝶恋花》词:“泛泛东风初破五。江柳微黄,万万千千

  • 盘桓

    读音:pán huán

    繁体字:盤桓

    短语:待 栖 留 滞留 栖息 停留 停 闷 羁 羁留

    英语:linger

    意思:(参见槃桓,盘桓,磐桓)

  • 新月

    读音:xīn yuè

    繁体字:新月

    英语:crescent moon

    意思:
    1.农历每月初出的弯形的月亮。
    南朝·陈·阴铿《五洲夜发》诗:“夜江雾里阔,新月迥中明。”

  • 生魄

    读音:shēng pò

    繁体字:生魄

    意思:
    1.指月未盛明时所发的光。
    唐·李商隐《碧城》诗之三:“七夕来时先有期,洞房帘箔至今垂。玉轮顾兔初生魄,铁网珊瑚未有枝。”
    宋·苏轼《夜泛西湖五绝》之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