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观音大士赞》 由来离众苦,处处得解脱。

由来离众苦,处处得解脱。

意思:由于来离众苦,处处得到解脱。

出自作者[宋]释师范的《观音大士赞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对观世音菩萨的赞歌,表达了对观自在菩萨的敬仰和赞美之情。观自在菩萨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,具有无量应化身,能够救度众生,给予众生平等利益。 首先,诗中通过描绘观自在菩萨的善观诸音声、不作音声见、离众苦得解脱等特质,表达了菩萨的智慧和慈悲。菩萨能够听到众生的声音,理解他们的痛苦和需要,并以最合适的方式给予帮助。同时,菩萨也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在,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。 其次,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,进一步描绘了菩萨的伟大和不可思议。如春在百花中不分长短枝,月在水中不分大小器,菩萨的救度也是无分别的,不分对象、不分程度、不分方式。这种平等救度、无分别的观念,体现了菩萨的大慈大悲和无我精神。 最后,诗中强调了观自在菩萨的应化身和无畏法的重要性。菩萨具有三十三种应化身,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场合,给予众生不同的帮助。同时,菩萨还具有十四种无畏法,能够使众生无所畏惧,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力量。这些应化身和无畏法是菩萨智慧和慈悲的体现,也是菩萨成就的标志。 整首诗通过对观自在菩萨的赞美,表达了对大乘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敬仰之情。同时,也提醒人们要以平等、无分别的心态看待一切,尊重生命和自然,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在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赞歌,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,表达了对观自在菩萨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传递了深刻的佛教思想和精神启示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大哉观自在,善观诸音声。
而於诸音声,不作音声见。
是见亦寂灭,亦无寂灭者。
由来离众苦,处处得解脱。
分身十方刹,救度於一切。
然於救度中,而无救度想。
如春在百花,不分长短枝。
又如月在水,不分大小器。
寻声随所念,平等获利益。
是三十三应,十四无畏法。
量方便大门,一一皆成就。
一一成就处,当体皆如幻。
我观如幻相,愿作如幻赞。
若有见闻者,当作如是观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由来

    读音:yóu lái

    繁体字:由來

    短语:迄今为止 迄今 至此 至今

    英语:origin

    意思:(由来,由来)

    1.自始以来;歷来。
    《易

  • 处处

    读音:chǔ chù

    繁体字:處處

    短语:街头巷尾 所在 天南地北 四野 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四海 四方 无处 八方 无所不在 万方

    英语:everywhere

  • 解脱

    读音:jiě tuō

    繁体字:解脫

    短语:脱身 脱位 抽身

    英语:relief

    意思:(解脱,解脱)

    1.解除;解开。
    《史记酷吏列传》:

  • 离众

    读音:lí zhòng

    繁体字:離眾

    意思:(离众,离众)

    1.离开众人。
    《战国策赵策一》:“臣愿损功名,去权势,以离众。”
    汉·王充《论衡道虚》:“离众远去,无得道之效,惭于乡里

  • 苦处

    读音:kǔ chǔ

    繁体字:苦處

    英语:suffering; hardship (苦难)

    意思:(苦处,苦处)
    痛苦的处境;经受的痛苦。
    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八回:“﹝鲍廷玺﹞进了家门,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