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点绛唇·红袖凭阑》 未了尘缘,可道欢缘短。

未了尘缘,可道欢缘短。

意思:没有了结尘缘,可以说欢乐缘短。

出自作者[元]元好问的《点绛唇·红袖凭阑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画中看到崔徽的情景,表达了她内心的情感和愿望。 首先,诗中的“红袖凭阑”描绘了一个女子倚着栏杆,欣赏着画中的崔徽。这暗示了女子对画中人的深深迷恋,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。 “画图曾见崔徽半”一句,通过描绘崔徽的半身像,暗示了女子对崔徽的思念和渴望。崔徽是一个历史人物,她曾经以画工的笔墨描绘自己的肖像,而女子在这里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。 “吹箫谁伴”一句,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寂寞。她渴望有一个知音相伴,能够理解她的内心世界,但是却没有找到这样的人。这使得她的内心更加痛苦和无助。 “未了尘缘,可道欢缘短”一句,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。她希望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爱情,但是现实却让她感到无奈和无助。 最后,“云山乱。武陵溪岸。几误莺声唤”一句,通过描绘云山乱和误听莺声唤的情景,表达了女子的内心世界。她感到自己的情感无处安放,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,表达了女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,同时也表达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优美,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红袖凭阑,画图曾见崔徽半。
吹箫谁伴。
白地肝肠断。
未了尘缘,可道欢缘短。
云山乱。
武陵溪岸。
几误莺声唤。
作者介绍
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,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。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:
作为文学家:元好问的诗歌、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、意境深远、富于哲理。他被誉为“元代诗坛第一人”,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,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。
作为历史学家: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,他主要参与编写了《金史》,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。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、史料丰富、观点新颖,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作为爱国文化人: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,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。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,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。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,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,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,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尘缘

    读音:chén yuán

    繁体字:塵緣

    英语:bonds of this world; carnal thoughts

    意思:(尘缘,尘缘)
    佛教、道教谓与尘世的因缘。
    唐·韦应物《

  • 未了

    读音:wèi liǎo

    繁体字:未了

    英语:unfinished; outstanding

    意思:
    1.没有完毕;没有结束。
    《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十三》:“寒衣尚

  • 可道

    读音:kě dào

    繁体字:可道

    意思:
    1.可言;可说。
    《老子》: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”

    2.可真是。
    宋·毛滂《清平乐》词:“银河秋浪,遥出崑崙上,忽变澄澜添碧涨,可道昇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