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茅舍》 牧民未及久,郡邑纷如化。

牧民未及久,郡邑纷如化。

意思:牧民还没时间,郡邑纷纷如化。

出自作者[唐]元稹的《茅舍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个古代楚地的村庄,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描绘,展现了村庄的简陋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。 首段描述了村庄的住房状况,茅屋竹梁,结构简陋,缝隙疏漏,街巷狭窄,难以容纳马车通过。这种描绘展示了村庄的贫穷和简陋。 接下来的段落则描绘了雨季的来临,雨水无法下落,茅屋受潮,蠹虫侵蚀,茅屋开始干裂,迎风自焚。这进一步展示了村庄的困境。 然后描述了村民们为了防止火灾,聚集邻里,昼夜巡逻,一星遗火引发了连环火灾,人们呼号求救,奔走砍伐桑树。这一段描绘了村民们的勤劳和坚韧。 最后一段中,描述了新的官吏上任后对村庄的改变,高大的邸宅、华丽的屋顶、繁华的市场、宏伟的庙宇等,展示了村庄的变化。然而,这种变化并非出于对村民生活的关心,而是出于官府的强制和利益驱动。 整首诗通过对楚地村庄的描绘,展现了古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和无奈,同时也揭示了官府对农村的剥削和压迫。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入挖掘,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。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,描绘生动,情感真挚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通过对村庄生活的真实描绘,诗人传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。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也具有社会历史价值,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和农村状况的重要资料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楚俗不理居,居人尽茅舍。
茅苫竹梁栋,茅疏竹仍罅。
边缘堤岸斜,诘屈檐楹亚。
篱落不蔽肩,街衢不容驾。
南风五月盛,时雨不来下。
竹蠹茅亦干,迎风自焚灺。
防虞集邻里,巡警劳昼夜。
遗烬一星然,连延祸相嫁。
号呼怜谷帛,奔走伐桑柘。
旧架已新焚,新茅又初架。
前日洪州牧,念此常嗟讶。
牧民未及久,郡邑纷如化。
峻邸俨相望,飞甍远相跨。
旗亭红粉泥,佛庙青鸳瓦。
斯事才未终,斯人久云谢。
有客自洪来,洪民至今藉。
惜其心太亟,作役无容暇。
台观亦已多,工徒稍冤咤。
我欲他
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
元稹(779年—831年),字微之,别字威明,河南府东都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,唐朝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父元宽,母郑氏,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,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。

元稹聪明机智过人,少时即有才名,与白居易同科及第,并结为终生诗友,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诗作号为“元和体”。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,虽然一度官至宰相,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。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。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。

元稹的创作,以诗成就最大。其诗辞言浅意哀,极为扣人心扉,动人肺腑。其乐府诗创作,多受张籍、王建的影响,而其“新题乐府”则直接缘于李绅。代表作有传奇《莺莺传》《菊花》《离思五首》《遣悲怀三首》等。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,收录诗赋、诏册、铭谏、论议等共100卷,留世有《元氏长庆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牧民

    读音:mù mín

    繁体字:牧民

    英语:herdsman

    意思:
    1.治民。
    《国语鲁语上》:“且夫君也者,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,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,民旁有慝无由省之,益邪多矣。”

  • 未及

    读音:wèi jí

    繁体字:未及

    英语:there\'s not enough time; it\'s too late; not touch upon; leaveunmentioned; origin

    意思:

  • 如化

    读音:rú huà

    繁体字:如化

    意思:变化之顷,谓疾速。
    《逸周书武称》:“各宁其亲,民服如化。”
    《逸周书文传》:“明开塞禁舍者,其取天下如化;不明开塞禁舍者,其失天下如化。”
    孔晁注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