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和鲁如晦七夕》 乞巧谁家绮席开,夜阑箫鼓趁虚催。

乞巧谁家绮席开,夜阑箫鼓趁虚催。

意思:乞巧谁家绮席开,夜阑箫鼓趁虚催。

出自作者[宋]王之道的《和鲁如晦七夕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绘七夕乞巧节的诗,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人们在这一天向织女星乞求智巧,诗中描绘了夜晚的热闹和清晨的静谧,展现了节日的独特魅力。 “乞巧谁家绮席开,夜阑箫鼓趁虚催。”开篇两句描绘了乞巧节的夜晚,人们纷纷在家中摆设宴席,箫鼓声不断,热闹的气氛仿佛在夜晚的尽头催促着人们。这里的“绮席”指的是华丽的宴席,“箫鼓”则是乞巧节夜晚的传统音乐和乐器演奏。 “启明不为牵牛计,又放朝阳送曙来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,启明星还在天空中照耀,但已经没有牵牛星的位置了。而太阳升起,送来新的一天。这里的“启明”指的是启明星,“牵牛计”则是指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。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节日的结束,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于智巧的祈愿和对于生活的期待。 整首诗语言简练,描绘细腻,通过夜晚和清晨的对比,展现了乞巧节的热闹和结束,同时也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希望。诗人通过描绘这个传统节日,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。 此外,这首诗也充满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。在乞巧节的夜晚,人们为了智巧而欢庆,而在清晨,人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。这体现了生活的循环和不断前进的过程,也寓意着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和期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乞巧节的好诗,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,展现了节日的独特魅力和生活的美好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乞巧谁家绮席开,夜阑箫鼓趁虚催。
启明不为牵牛计,又放朝阳送曙来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,庐州濡须人。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,卒于孝宗乾道五年,年七十七岁。善文,明白晓畅,诗亦真朴有致。为人慷慨有气节。宣和六年,(公元一一二四年)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。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,以切直抑制下列。调历阳丞。绍兴和议初成,之道方通判滁州,力陈辱国非便。大忤秦桧意,谪监南雄盐税。坐是沦废者二十年。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,以朝奉大夫致仕。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,《四库总目》相山词一卷,《文献通考》传于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夜阑

    读音:yè lán

    繁体字:夜闌

    英语:late at night

    意思:(夜阑,夜阑)
    夜残;夜将尽时。
    汉·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山高地阔兮,见汝无期;更深夜阑兮,梦汝来斯。”<

  • 谁家

    读音:shuí jiā

    繁体字:誰家

    意思:(谁家,谁家)

    1.何家,哪一家。
    《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》:“蒿里谁家地,聚歛魂魄无贤愚。”
    《水浒传》第二八回:“武松忍耐不住,按定

  • 乞巧

    读音:qǐ qiǎo

    繁体字:乞巧

    英语:begging for cleverness

    意思:旧时风俗,农历七月七日夜(或七月六日夜)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,称为“乞巧”。
    南朝·梁·宗

  • 绮席

    读音:qǐ xí

    繁体字:綺席

    意思:(绮席,绮席)

    1.华丽的席具。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。
    南朝·梁·江淹《杂体诗效惠休<怨别>》:“膏鑪绝沈燎,绮席生浮埃。”
    南朝·梁·陆倕《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