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藏三伏热,水散百溪津。
意思:云藏三伏热,水分散百溪津。
出自作者[唐]唐彦谦的《寄同上人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高高山顶寺,更有最高人。定起松鸣屋,吟圆月上身。云藏三伏热,水散百溪津。曾乞兰花供,无书又过春》是一首描绘山中寺院生活和心境的诗,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处之人的敬仰。
首联“高高山顶寺,更有最高人”直接描绘了山中寺庙的地理位置和寺庙中的人的高尚品格。诗人通过“高高山顶寺”暗示了寺庙的偏远和独立,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处的向往和敬仰。而“更有最高人”则表达了对寺庙中人的敬仰之情,他们不仅在物质上超越了普通人,而且在精神上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。
颔联“定起松鸣屋,吟圆月上身”则描绘了寺庙中的生活场景和氛围。诗人通过“定起松鸣屋”表达了寺庙中僧人禅定的生活状态,他们通过禅定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脱。而“吟圆月上身”则表达了他们在吟诗诵经时内心的愉悦和满足,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。
颈联“云藏三伏热,水散百溪津”则描绘了山中的气候和自然环境。诗人通过“云藏三伏热”表达了山中云雾缭绕、清凉宜人的气候特点,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欣赏。而“水散百溪津”则表达了山中小溪流淌、水源丰富的自然环境,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。
尾联“曾乞兰花供,无书又过春”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。诗人通过“曾乞兰花供”表达了对山中兰花的美好回忆和敬仰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。而“无书又过春”则表达了山中生活的寂寞和孤独,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寺院生活和心境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高处之人的敬仰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,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感恩和热爱。这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值得一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