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哀国子黄助教》 衣裙未及解,含珠以见求。

衣裙未及解,含珠以见求。

意思:穿裙子没来得及解,含珠以被要求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哀国子黄助教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儒者的生活和命运为主题,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。 首段描绘了儒者们渴望博学多才,诵说穷尽,却无法摆脱困境的情景。他们衣不解带地追求学问,却因为缺乏财富而感到焦虑。 二、三段赞扬了黄夫子等有识之士,他们常常担心自己的学问无法得到施展。这些儒者们就像浮萍一样,被困在各种困境中,无法自由地漂浮。 四、五段描述了他们藏书丰富,却无法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,只能将其寄给远方的朋友。这些书籍就像马车上的马牛一样,无法发挥实际作用。 六、七段描述了他们进入京城后,将书籍分寄给各地的朋友,但其中一半在吴楚等地,一半进入赵卫等地区。这暗示了他们的学问并未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。 八、九段描述了他们突然获得官职,青袍换成了绨裘,但很快又失去了生命和俸禄。这反映了儒者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,以及他们生活的无常。 最后一段表达了对儒者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。他们虽然有学问,但却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。即使他们死后,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安葬地点。这反映了儒者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和无助感。 整首诗通过对儒者生活的描绘和感慨,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。它提醒人们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群体,并思考如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儒者务欲博,诵说穷各秋。
衣裙未及解,含珠以见求。
闽称黄夫子,常恐学不流。
有徒如浮萍,匝匝围刳舟。
聚书将万卷,载行无马牛。
去年来京师,满箧分寄投。
半在吴楚间,半入赵卫陬。
昨日大官荐,青袍变绨裘。
今朝为异物,寸禄与命雠。
独闻邯郸公,哀之使敛收。
曷其禀赋薄,安得被王侯。
旅殡欲焉托,定将葬何州。
生为四方游,死当不择丘。
岂必归故乡,万里过山头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衣裙

    读音:yī qún

    繁体字:衣裙

    意思:下裳。泛指衣和裙。
    《宋书五行志一》:“陈郡·谢灵运有逸才,每出入,自扶接者常数人。民间谣曰‘四人挈衣裙,三人捉坐席’是也。”
   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那张金凤整好

  • 未及

    读音:wèi jí

    繁体字:未及

    英语:there\'s not enough time; it\'s too late; not touch upon; leaveunmentioned; origin

    意思: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