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挑灯杖》 若比飘飘梗,何邀世上名。

若比飘飘梗,何邀世上名。

意思:如果比飘飘梗,为什么邀请社会上名声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挑灯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油灯方照夜,此物用能行》是一首对油灯的赞美诗,表达了作者对油灯无私奉献、默默无闻精神的敬佩和赞美。 首联“焦首终无悔,横身为发明。”描绘了油灯在燃烧自己,照亮黑夜的过程中,没有丝毫后悔,甘愿为照亮黑暗而燃烧,这种精神令人敬佩。油灯在黑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光明,也象征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。 颔联“尽心常欲晓,委地始知轻。”表达了油灯的另一个特点,它总是尽力照亮周围的一切,直到耗尽自己的生命。这种尽心尽力的精神令人感动。同时,油灯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过程中,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,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。 颈联“若比飘飘梗,何邀世上名。”将油灯与飘摇不定的梗相比,表达了油灯不求名利、默默奉献的精神。油灯不求名利,只求在黑夜中为人们提供光明,这种精神令人敬仰。 整首诗通过对油灯的赞美,表达了对无私奉献、默默无闻精神的敬佩和赞美。同时,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、珍惜时间,不要追求虚无的名利。这首诗语言质朴、情感真挚,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油灯方照夜,此物用能行。
焦首终无悔,横身为发明。
尽心常欲晓,委地始知轻。
若比飘飘梗,何邀世上名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飘飘

    读音:piāo piāo

    繁体字:飄飄

    意思:(飘飘,飘飘)

    1.风吹貌。
    晋·陶潜《与殷晋安别》诗:“飘飘西来风,悠悠东去云。”
    唐·韩愈《丰陵行》:“清风飘飘轻雨洒,偃蹇旗旆卷以舒。

  • 世上

    读音:shì shàng

    繁体字:世上

    短语:天下 世界 普天之下 大世界 全球 大千世界 环球 全世界 五湖四海 大地 中外 世 海内 举世

    英语:on earth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