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张屯田归洛歌》 昔年洛浦见花落,曾作悲歌歌落花。

昔年洛浦见花落,曾作悲歌歌落花。

意思:从前洛水见花落,曾经写了一首悲歌唱花落。

出自作者[宋]欧阳修的《送张屯田归洛歌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花为引子,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、世事沧桑的感慨。 首联“昔年洛浦见花落,曾作悲歌歌落花。”描绘了作者曾经在洛浦看到花落的情景,以此引出对人生的悲歌。洛浦,洛水之滨,是作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,花落象征着生命的凋零,悲歌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。 颔联“愁来欲遣何可柰,时向金河寻杜家。”表达了作者在愁苦无助的时候,只能到金河寻找杜家的往事来排遣愁绪。金河,地名,可能是作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,杜家则暗示了作者与杜氏家族的渊源。 颈联“杜家花虽非绝品,犹可开颜为之饮。”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愁苦中寻找慰藉的情景,虽然杜家的花不是最好的,但也可以为了开颜而欣赏它,饮酒取乐。 接下来几联,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,表达了对人生无常、世事沧桑的感慨。他感叹人生如花落,如河水,来处何处,去向何方,都难以把握。同时,他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。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,情感真挚深沉,通过对花落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,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昔年洛浦见花落,曾作悲歌歌落花。
愁来欲遣何可柰,时向金河寻杜家。
杜家花虽非绝品,犹可开颜为之饮。
少年意气易成懽,醉不还家伴花寝。
一来京国两伤春,憔悴穷愁九陌尘。
红房紫莟处处有,骑马欲寻无故人。
黄河三月入隋河,河水多时怅望多。
为怜此水来何处,中有伊流与洛波。
忽闻君至自西京,洗眼相看眼暂明。
心衰面老畏人问,惊我瘦骨清如冰。
今年七月妹丧夫,稚儿孀女啼呱呱。
季秋九月予丧妇,十月厌厌成病躯。
端居移病新城下,日不出门无过者
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
欧阳修(1007年8月1日-1072年9月22日),字永叔,号醉翁、六一居士,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)人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。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,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累赠太师、楚国公。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,并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被后人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。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。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,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。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,也对诗风、词风进行了革新。在史学方面,也有较高成就,他曾主修《新唐书》,并独撰《新五代史》。有《欧阳文忠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洛浦

    读音:luò pǔ

    繁体字:洛浦

    意思:
    1.洛水之滨。
    汉·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载太华之玉女兮,召洛浦之宓妃。”
    宋·周邦彦《燕归梁咏晓》词:“曾经洛浦见惊鸿,关山隔,梦魂通。”

  • 昔年

    读音:xī nián

    繁体字:昔年

    短语:已往 往常 往昔 往 旧时 昔日 昔 以往 从前 往日 往时 过去

    英语:former years

    意思:往年;从

  • 悲歌

    读音:bēi gē

    繁体字:悲歌

    英语:threnody

    意思:
    1.悲壮地歌唱。
    《淮南子说林训》:“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,一人唱而千人和。”
    晋·陶潜《怨诗楚调

  • 歌歌

    读音:gē gē

    繁体字:歌歌

    意思:同“哥哥”。
    指父亲。
    《敦煌变文集句道兴本<搜神记>》:“其田章年始五岁,乃于家啼哭,唤歌歌孃孃。”
    蒋礼鸿通释:“‘歌歌孃孃’,即阿耶阿娘。现在浙江·武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