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郭省郎东归(二首)》 金陵儿女踏春阳,金陵客子正思乡。

金陵儿女踏春阳,金陵客子正思乡。

意思:金陵女人踏着春天的阳光,金陵旅客正思念故乡。

出自作者[明]高启的《送郭省郎东归(二首)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金陵儿女踏春阳,金陵客子正思乡。》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,并带有思乡之情的诗篇。它以金陵儿女踏春阳为主线,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,表达了金陵客子正思乡的情感。 首句“金陵儿女踏春阳”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,金陵的儿女们正在踏春阳,阳光明媚,万物复苏,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这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,为整首诗定下了欢快、明朗的基调。 接着,“金陵客子正思乡”一句,诗人将视角转向了金陵的客子,他们正在思念故乡。这句诗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思乡之情,使整首诗的情感色彩更加浓厚。 “一杯况复春将去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,春光将尽的情景。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饮酒的画面,表达了时光易逝、人生短暂的感慨。 最后,“目断飞花江水长”一句,诗人以目送飞花和江水长流为结尾,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。这句诗通过描绘飞花和江水的画面,营造出一种凄美、哀怨的氛围,使整首诗的情感色彩更加浓厚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思乡之情,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、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优美,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金陵儿女踏春阳,金陵客子正思乡。
一杯况复春将去,目断飞花江水长。
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
高启(1336-1374),汉族,元末明初著名诗人,文学家。字季迪,号槎轩,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元末隐居吴淞青丘,自号青丘子。高启才华高逸,学问渊博,能文,尤精于诗,与刘基、宋濂并称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,又与杨基、张羽、徐贲被誉为“吴中四杰”,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“初唐四杰”。又与王行等号“北郭十友”。

明洪武初,以荐参修《元史》,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,受命教授诸王。擢户部右侍郎,力辞不受。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,获罪被诛。高启曾为之作《郡治上梁文》,有“龙蟠虎踞”四字,被疑为歌颂张士诚,连坐腰斩。著有《高太史大全集》、《凫藻集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金陵

    读音:jīn líng

    繁体字:金陵

    英语:Nanjing

    意思:
    1.古邑名。今南京市的别称。
    战国·楚威王七年(公元前333年)灭越后在今南京市·清凉山(石城山)设金陵邑。

  • 春阳

    读音:chūn yáng

    繁体字:春陽

    意思:(春阳,春阳)

    1.阳春。
    汉·焦赣《易林井之巽》:“春阳生草,夏长条枝。”旧题汉·枚乘《杂诗》之七:“兰若生春阳,涉冬犹盛滋。”

  • 儿女

    读音:ér nǚ

    繁体字:兒女

    短语:亲骨肉 囡

    英语:children

    意思:(儿女,儿女)

    1.子女。
    《后汉书冯衍传下》:“儿女常自操

  • 踏春

    解释

    踏春 tàchūn

    [go for an outing in spring] 游春;踏青

    引用解释

    踏青,游春。 唐 杜甫 《长吟》诗:“花飞竞渡日,草见踏春心。”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八引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