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太湖诗·三宿神景宫》 明发作此事,岂复甘趋驰。

明发作此事,岂复甘趋驰。

意思:明确发作这样的事,还有甘趋赶。

出自作者[唐]皮日休的《太湖诗·三宿神景宫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,通过对包山古观的夜景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。 首联“古观岑且寂,幽人情自怡”,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,即对古观的寂静和自然的美景的欣赏。颔联“一来包山下,三宿湖之湄”,描绘了诗人对包山的亲近和湖水的清澈,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。 颈联“玉泉浣衣后,金殿添香时”,通过描绘玉泉和金殿的景象,展示了古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。这一部分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。 接下来,诗人在描述住宿环境时,描绘了石枕、笋席、微凉等细节,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。同时,“气清寐不著”一句,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。 在描述夜晚景色时,诗人描绘了萤火虫、白莲、松阴、微照等景象,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。这些细节描绘,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,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。 最后,诗人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兴趣和对朝廷礼仪的了解,并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生活,不是为了追求名利,而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包山古观的夜景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道教文化和朝廷礼仪的了解和尊重。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古观岑且寂,幽人情自怡。
一来包山下,三宿湖之湄。
况此深夏夕,不逢清月姿。
玉泉浣衣后,金殿添香时。
客省高且敞,客床蟠复奇。
石枕冷入脑,笋席寒侵肌。
气清寐不著,起坐临阶墀。
松阴忽微照,独见萤火芝。
素鹤警微露,白莲明暗池。
窗棂带乳藓,壁缝含云蕤。
闻磬走魍魉,见烛奔羁雌。
沆瀣欲滴沥,芭蕉未离披。
五更山蝉响,醒发如吹篪。
杉风忽然起,飘破步虚词。
道客巾屦样,上清朝礼仪。
明发作此事,岂复甘趋驰。
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
皮日休(约838—约883),晚唐文学家。字袭美,一字逸少,汉族,复州竟陵(今湖北天门)人。曾居住在鹿门山,道号鹿门子,又号间气布衣、醉吟先生、醉士等。

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与陆龟蒙齐名,世称\"皮陆\"。咸通八年(867)进士及第,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(《吴越备史》)、著作佐郎、太常博士、毗陵副使。后参加黄巢起义,或言“陷巢贼中”(《唐才子传》),任翰林学士,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。

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,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,被鲁迅赞誉为唐末“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”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录有《皮日休集》、《皮子》、《皮氏鹿门家钞》多部,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,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明发

    读音:míng fā

    繁体字:明發

    意思:(明发,明发)

    1.黎明;平明。
    《诗小雅小宛》:“明发不寐,有怀二人。”
    朱熹集传:“明发,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。二人,父母也。”

  • 此事

    读音:拼音:cǐ shì 五笔:hxgk

    此事的解释

    词语分解

    • 此的解释 此 ǐ 这,这个,与“彼”相对:此间。此后。此生。长此以往(老是这样下去)。从此。因此。 这里,这儿:到此为止。 彼 笔画数:; 部首:止;
  • 趋驰

    读音:qū chí

    繁体字:趨馳

    意思:(趋驰,趋驰)

    1.奔忙;奔走。
    唐·元稹《韩克从太子通事舍人制》:“敕前河中府参军韩克从:闻尔之齿长矣,而犹趋驰冉冉,其何以堪?”郭沫若《蜩螗集<松崖山市>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