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黄河八韵寄呈圣俞》 坚冰驰马渡,伏浪卷沙流。

坚冰驰马渡,伏浪卷沙流。

意思:坚冰驰马渡过,被浪卷沙流。

出自作者[宋]欧阳修的《黄河八韵寄呈圣俞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河水激箭险,谁言航苇游》是一首描绘河水的壮美景象以及表达对河流险滩的感慨的诗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: 首先,诗人通过“河水激箭险”这一描述,生动地描绘了河水湍急、波涛汹涌的景象,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激流之中,感受到那份惊心动魄的力量。这样的描绘,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表现力,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。 接着,“谁言航苇游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对河水的威力的深深敬畏,以及在这样环境中行船的艰辛。在看似无边的激流中,航苇(即芦苇编成的船)的航行显得如此渺小而脆弱,更显出自然的强大和不可抗拒。 “坚冰驰马渡,伏浪卷沙流”这两句,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,将冰冷的河水比作驰骋的马匹,伏浪则象征着被卷动的沙流。这样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,让人感受到河水的威力和无情。 “树落新摧岸,湍惊忽改洲”描绘了河岸的变迁和河流的变幻无常。新生的树木在河岸上生长,但不久就成为了河岸的一部分,而湍急的河流却常常让人惊异其突然改变了河洲的位置。这样的描绘既展示了自然的变幻莫测,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。 “凿龙时退鲤,涨潦不分牛”进一步描绘了河水的变化,鲤鱼被逼退到可以凿通的龙门,洪水泛滥时连牛都可以分辨不清。这样的描绘展示了河水的力量和变化无常。 整首诗通过对河水的描绘和感慨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。诗中的“怨歌今罢筑,故道失难求”两句,暗示了人生中的变迁和无常,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。而“滩急风逾响,川寒雾不收”则进一步描绘了河水的威力和变幻莫测,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强大和无情。 最后,“谈能穷禹迹,空欲问张侯。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探索的向往。尽管自然的力量强大而无情,但人类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来逐步了解和征服它。诗人的这种精神让人感到敬佩和鼓舞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河水的描绘和感慨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、对人生的思考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探索的向往。这些主题贯穿整首诗,使它成为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篇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河水激箭险,谁言航苇游。
坚冰驰马渡,伏浪卷沙流。
树落新摧岸,湍惊忽改洲。
凿龙时退鲤,涨潦不分牛。
万里通槎汉,千帆下漕舟。
怨歌今罢筑,故道失难求。
滩急风逾响,川寒雾不收。
谈能穷禹迹,空欲问张侯。
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
欧阳修(1007年8月1日-1072年9月22日),字永叔,号醉翁、六一居士,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)人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。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,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累赠太师、楚国公。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,并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被后人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。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。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,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。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,也对诗风、词风进行了革新。在史学方面,也有较高成就,他曾主修《新唐书》,并独撰《新五代史》。有《欧阳文忠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坚冰

    读音:jiān bīng

    繁体字:堅冰

    意思:(坚冰,坚冰)
    《易坤》:“初六,履霜坚冰至。像曰:履霜坚冰,阴始凝也;驯致其道,至坚冰也。”
    王弼注:“始于履霜,至于坚冰,所谓至柔而动也。刚阴之为道,本于卑弱而

  • 驰马

    读音:chí mǎ

    繁体字:馳馬

    英语:gallop a horse; go swiftly on horseback

    意思:(驰马,驰马)

    1.驱马疾行。
    《孟子滕文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