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字乃上古,读之了不闲。
意思:他的字是上古,读了不熟悉的。
出自作者[唐]李白的《游泰山六首(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登山过程的诗,通过对登山途中的景色、经历和感受的描述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。
诗的开头,“四月上泰山,石屏御道开。六龙过万壑,涧谷随萦回”,描绘了诗人四月上泰山,沿着石屏山上的御道攀登的情景。诗人用“六龙”这一神话形象,形容山道曲折蜿蜒,如同神龙的行走。接着,“马迹绕碧峰,于今满青苔”,描绘了山间的静谧和幽深,马蹄印已经长满了青苔。
在攀登过程中,诗人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,“飞流洒绝巘,水急松声哀”,瀑布飞溅,水流湍急,松涛阵阵,仿佛是大自然在哀唱。同时,诗人也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奥妙,“北眺崿嶂奇,倾崖向东摧。洞门闭石扇,地底兴云雷”,北眺山峰奇特,悬崖向东倾倒,山洞石门紧闭,仿佛地底兴云雷。
在登顶的过程中,诗人也想象到了仙境,“登高望蓬瀛,想象金银台”,登高远望,仿佛看到了仙境般的蓬莱、瀛洲等仙岛。同时,也感受到了神仙的存在,“山际逢羽人,方瞳好容颜”,在山间遇到了仙人,他们目光清澈,容颜美好。
诗人在得到仙人的赠品——鸟迹书后,感叹上古文字的奥妙,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更加深入。最后,“感此三叹息,从师方未还”,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感到叹息,因为自己并非仙才,无法像仙人那样超脱尘世。
整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。诗人通过对山间的景色、经历和感受的描述,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和奥妙,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