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宝善堂为薛玄卿题》 嗟今利夺人,骨肉相仇冤。

嗟今利夺人,骨肉相仇冤。

意思:感叹现在利夺人,骨肉互相仇冤。

出自作者[宋]黄叔美的《宝善堂为薛玄卿题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绘家庭亲情和仁爱的诗。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孝顺的儿子和他的母亲、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,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人性的赞美。同时,诗人也通过对比现实社会中的利益争夺和骨肉相残,表达了对人性的悲哀和对社会道德的呼吁。 诗歌开头四句:“人孰不有母,鲜能报其恩。人孰不有弟,鲜能念同根。”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,人人都有母亲,但很少有人能充分报答母亲的恩情;人人都有兄弟,但很少有人能珍视兄弟间的血缘之情。 接着,诗人通过引用历史典故,进一步表达了对亲情和仁爱的赞美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。 然后,诗人描绘了一个孝顺的儿子和他的母亲、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。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的家庭生活,如堂前种荆树、堂北长慈萱、驾鹤轩、问寒暄等,展现出一种和睦、温馨的家庭氛围。 最后,诗人通过对比现实社会中的利益争夺和骨肉相残,表达了对人性的悲哀和对社会道德的呼吁。诗人在赞叹孝顺儿子的同时,也对现实社会中的利益至上、亲情淡薄的现象表示了深深的忧虑。 整首诗用典恰当,语言生动,意境深远,既展现了家庭亲情的美好,又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悲哀,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人孰不有母,鲜能报其恩。
人孰不有弟,鲜能念同根。
汉兴尺布谣,郑有誓泉言。
所以忧世事,永叹鹡鴒原。
缅怀宝善君,生子出孝门。
幼习静室业,实为仁爱敦。
百金买古宅,乃在清溪濆。
堂前种荆树,堂北长慈萱。
时从道园中,驾彼白鹤轩。
再拜母膝下,殷勤问寒暄。
季也一相接,怡然煦春温。
溪鱼识啸歌,乌鸟沽盘餐。
余适登斯堂,吴公有铭存。
阿侄三五辈,削瓜酌清尊。
秩然进退间,礼义何其尊。
嗟今利夺人,骨肉相仇冤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骨肉

    读音:gǔ ròu

    繁体字:骨肉

    英语:(n) flesh and blood; blood relation; kin

    意思:
    1.指身体。
    《礼记檀弓下》:“骨肉归复于土,命

  • 肉相

    读音:ròu xiāng

    繁体字:肉相

    意思:凡庸的相貌。
    明·张煌言《游芥瓶庵赠希闻上人》诗:“山是骨余原太古,僧无肉相即斯文。”

    造句:暂无

  • 仇冤

    读音:chóu yuān

    繁体字:仇冤

    造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