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系乐府十二首·欸乃曲》 遗曲今何在,逸为渔父行。

遗曲今何在,逸为渔父行。

意思:遗曲今何在,逸为渔夫走。

出自作者[唐]元结的《系乐府十二首·欸乃曲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。 首先,诗的题目《欸乃感人情》就引人入胜,它暗示了诗的主题可能是关于人与自然、人与环境、人与生活之间的互动和情感。诗中描绘的湘江波涛、清澈流水,以及渔夫的歌声,都可能成为诗人感怀的对象。 首联“谁能听欸乃,欸乃感人情。不恨湘波深,不怨湘水清”,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慨。他没有恨湘江的波涛之深,也没有怨湘水的清澈,而是感叹谁能听到这欸乃声,都能感受到人情之美。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。 颔联“所嗟岂敢道,空羡江月明”,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生活,他感叹自己不敢谈论什么,只能空自羡慕江水的明净。这似乎是在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困惑,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 颈联“昔闻扣断舟,引钓歌此声”,诗人描绘了渔夫在湘江上引钓的场景,他曾经听到渔夫扣断船舷,引来了一曲优美的歌声。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慨,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。 尾联“遗曲今何在,逸为渔父行”,诗人表达了对渔夫歌声的怀念和对渔父生活的向往。他感叹那些遗留下来的歌曲如今在哪里呢?它们已经逸化为渔父的生活方式了。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、自然、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意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、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由、自然、宁静生活的向往。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篇,值得一读再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谁能听欸乃,欸乃感人情。
不恨湘波深,不怨湘水清。
所嗟岂敢道,空羡江月明。
昔闻扣断舟,引钓歌此声。
始歌悲风起,歌竟愁云生。
遗曲今何在,逸为渔父行。
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
元结(719-772年),字次山,号漫叟、聱叟、浪士、漫郎,唐代道家学者。原籍河南(今河南洛阳),后迁鲁山(今河南鲁山县),天宝六载(747)应举落第后,归隐商余山,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。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。安禄山反,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(今湖北大冶境内),因号猗玗子。乾元二年(759),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,招募义兵,抗击史思明叛军,保全十五城。代宗时,任道州刺史,调容州,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,政绩颇丰。约大历七年(约772年)入朝,后卒于长安。原有著作多部,均佚。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《唐元次山文集》、明陈继儒鉴定本《唐元次山文集》、淮南黄氏刊本《元次山集》。今人孙望校点有《元次山集》。(生卒见元结墓表)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渔父

    解释

    渔父 yú fǔ

    [old fisherman] 渔翁,捕鱼的老人

    渔父见而问之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老渔翁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夫水行不避蛟龙者,渔父之勇也。” 唐 罗

  • 何在

    读音:hé zài

    繁体字:何在

    英语:wherein

    意思:
    1.在何处,在哪里。
    唐·杜甫《哀江头》诗:“明眸皓齿今何在?血污游魂归不得。”
    唐·韩愈《左迁至蓝关

  • 遗曲

    读音:yí qǔ

    繁体字:遺曲

    意思:(遗曲,遗曲)
    指前代遗留下来的乐曲。
    《晋书乐志上》:“至景初元年,尚书奏,考览三代礼乐遗曲,据功象德,奏作《武始》、《咸熙》、《章斌》三舞,皆执羽籥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