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作关中客,尝窥百二疆。
意思:曾做关中客,曾看一百二边。
出自作者[宋]欧阳修的《送廖八下第归衡山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种怀旧和思乡之情。通过对秦陇山水的描绘,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,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。
首句“曾作关中客,尝窥百二疆”中,“关中客”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在关中(今陕西一带)生活过一段时间,而“百二疆”则是指关中地区,这里有着强大的军事防御能力,有着“百二秦关”的称誉。诗人通过这个描述,展现出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那个时代的记忆。
“自言秦陇水,能断楚人肠”一句,诗人借秦陇之水,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。秦陇之地,自古以来就是多情之地,这里的山水能让人断肠,也就能让人更加思念故乡。
“失意倦京国,羇愁成鬓霜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现实处境。他因为失意而厌倦了京城的生活,因为漂泊而感到愁苦,这些愁苦已经让他的头发变白。这里既表达了诗人的现实困境,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。
最后两句“何如伴征雁,日日向衡阳”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。他希望自己能像大雁一样,每天都能飞向衡阳,象征着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向往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秦陇山水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、描绘现实处境和对未来的向往,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。同时,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迷茫,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