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》 书生不惯征徭苦,牢落僧房不自聊。

书生不惯征徭苦,牢落僧房不自聊。

意思:书生不习惯徭役苦于,牢落僧房不聊。

出自作者[宋]王之道的《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小雨霏霏夜接朝》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和民情风貌的诗,通过对夜雨、农事、果树、僧房等意象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。 首联“小雨霏霏夜接朝,乍惊和气入民谣”,诗人以夜雨不断、清晨接朝的景象,描绘出乡村的宁静和生活的平和。而“和气”一词,则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民风的赞赏,同时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安宁。 颔联“官逋遮为麦秋缓,酒价定随人意饶”,诗人以乡村的农业生产和民生问题为切入点,描绘了乡村的贫瘠和生活的艰难。然而,诗人却以“酒价定随人意饶”来表达出乡村人民乐观的生活态度,即使面临困境,他们也能自得其乐,以酒价随人意的方式来调节生活。 颈联“欲落枣花蚕断茧,半黄梅子稻移苗”,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生活场景,枣花即将落下,蚕茧已经断开,稻苗正在移栽,这些都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景象。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,更加深入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。 尾联“书生不惯征徭苦,牢落僧房不自聊”,诗人以自身的感受来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不满。作为书生,诗人不习惯征调的苦难,只能在僧房中孤独无聊。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,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不公和不义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和民情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。同时,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不公和不义,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小雨霏霏夜接朝,乍惊和气入民谣。
官逋遮为麦秋缓,酒价定随人意饶。
欲落枣花蚕断茧,半黄梅子稻移苗。
书生不惯征徭苦,牢落僧房不自聊。
作者介绍
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,庐州濡须人。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,卒于孝宗乾道五年,年七十七岁。善文,明白晓畅,诗亦真朴有致。为人慷慨有气节。宣和六年,(公元一一二四年)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。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,以切直抑制下列。调历阳丞。绍兴和议初成,之道方通判滁州,力陈辱国非便。大忤秦桧意,谪监南雄盐税。坐是沦废者二十年。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,以朝奉大夫致仕。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,《四库总目》相山词一卷,《文献通考》传于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书生

    解释

    书生 shūshēng

    (1) [intellectual;pedent;scholar]∶读书人

    白面书生

    (2) [copier]∶指抄写的人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读书人。古时多

  • 不惯

    读音:bù guàn

    繁体字:不慣

    英语:get used to; not be used to

    意思:(不惯,不惯)

    1.未经驯顺。
    唐·杜甫《瘦马行》:“去岁奔波逐余

  • 征徭

    读音:zhēng yáo

    繁体字:徵徭

    意思:(参见徵徭)
    亦作“征繇”。
    赋税与傜役。
    《后汉书隗嚣传论》:“至使穷庙策,竭征徭,身殁众解然后定。”
    唐·刘禹锡《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》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