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》 鸣鞞入嶂口,泛舸历川湄。

鸣鞞入嶂口,泛舸历川湄。

意思:击鼓喧进嶂口,泛船经过川边。

出自作者[唐]李峤的《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诗,通过对船只航行、战斗场景、士兵动作和环境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。 首联“鸣鞞入嶂口,泛舸历川湄”,通过“鸣鞞”和“泛舸”两个意象,描绘了战争即将开始的紧张气氛和船只航行的场景。其中,“入嶂口”暗示了战斗的地点,“泛舸”则表现了船只航行的艰难和勇敢。 颔联“尚想江陵阵,犹疑下濑师”,通过“江陵阵”和“下濑师”两个意象,描绘了战斗的场景和士兵的心理状态。其中,“尚想”表达了士兵对战斗的回忆,“犹疑”则表现了士兵对未知的恐惧和疑虑。 接下来的几联,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士兵动作的描写,进一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勇。如“萍叶沾兰桨,林花拂桂旗”、“弓鸣苍隼落,剑动白猿悲”、“幽篁入楚词”等,都表现了战争中的生死离别、悲欢离合,以及士兵的坚韧和勇敢。 最后两联“全军多胜策,无战在明时。寄谢山东妙,长缨徒自欺。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。他认为在明亮的时代,应该采用智谋和策略来取得胜利,而不是依靠武力。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。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,表现了诗人的深刻感悟和对战争的反思,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鸣鞞入嶂口,泛舸历川湄。
尚想江陵阵,犹疑下濑师。
岸回帆影疾,风逆鼓声迟。
萍叶沾兰桨,林花拂桂旗。
弓鸣苍隼落,剑动白猿悲。
芳树吟羌管,幽篁入楚词。
全军多胜策,无战在明时。
寄谢山东妙,长缨徒自欺。
作者介绍 谢灵运简介
李峤(645年-714年),字巨山,赵州赞皇(今河北赞皇)人,唐朝宰相。

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,早年以进士及第,历任安定尉、长安尉、监察御史、给事中、润州司马、凤阁舍人、麟台少监等职。他在武后、中宗年间,三次被拜为宰相,官至中书令,阶至特进,爵至赵国公。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,以年老致仕,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。开元二年(714年)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,终年七十岁。

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,与苏味道并称“苏李”,又与苏味道、杜审言、崔融合称“文章四友”,晚年更被尊为“文章宿老”。但他历仕五朝,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,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,其人品多受诟病。史家评价,贬抑居多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鸣鞞

    读音:míng bǐ

    繁体字:鳴鞞

    意思:(鸣鞞,鸣鞞)
    敲击鞞鼓。
    南朝·梁·丘迟《旦发渔浦潭》诗:“櫂歌发中流,鸣鞞响沓障。”
    清·姚燮《金鸡山之战狼山镇总兵谢公朝恩死亡》诗:“白日鸣鞞走地雷,

  • 川湄

    读音:chuān méi

    繁体字:川湄

    意思:河边。
    南朝·宋·傅亮《司徒刘穆之碑》:“率先群后,电发川湄。”
    唐·许敬宗《奉和入潼关》诗:“仙露含灵掌,瑞鼎照川湄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