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力护禅林,沧洲侧布金。
意思:皇帝的力量保护禅林,沧州侧布金。
出自作者[宋]王安石的《寄福公道人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的标题是《帝力护禅林,沧洲侧布金》,它是一首描绘禅林美景和僧侣生活的诗。通过对禅林环境的描绘,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僧侣生活的赞美。
首联“帝力护禅林,沧洲侧布金”,诗人以帝力的保护来描绘禅林的美好环境,表达了禅林受到佛法庇护,环境清幽、宁静。而“沧洲侧布金”则形象地描绘了禅林周围金碧辉煌的景象,仿佛佛光照耀着这片土地。
颔联“楼依水月观,门接海潮音”,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禅林的美景。楼依水月观,描绘了禅林中的楼阁依水而建,月光洒下,如水中月影,美丽而神秘。门接海潮音,则表达了禅林的大门与海潮声相连,增添了禅林的神秘感和诗意。
颈联“开士但软语,游人多苦吟”,诗人描述了僧侣们温和的言语和游客们苦苦吟诗的场景。开士,是对僧侣的尊称,诗人用“但软语”来形容僧侣的温和态度,表达了对僧侣品格的赞美。而游人多苦吟,则描绘了游客们沉浸在禅林的美景中,苦苦吟诗的情景,进一步展现了禅林的美妙和吸引力。
尾联“曾同方丈宿,灯火夜沉沉”,诗人回忆起曾经与朋友在禅林中住宿,灯火阑珊的情景。方丈,是对僧侣住处的尊称,诗人用“曾同方丈宿”来表达对禅林的深厚感情。灯火夜沉沉,则描绘了夜晚禅林中灯火熄灭的宁静景象,进一步展现了禅林的静谧和神秘。
总体来看,这首诗通过描绘禅林的美景和僧侣生活的场景,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僧侣品格的赞美。同时,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禅林的深厚感情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