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山动悲感,曾侍板舆过。
意思:牛山动悲伤,曾在板舆过。
出自作者[宋]杨万里的《舟过桐庐三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後面山无数,南头柳更多。人家逼江岸,屋柱入沧波。老去频经此,重来更几何。牛山动悲感,曾侍板舆过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生体验的诗。
首句“后面山无数,南头柳更多”描绘了诗人的视角,从山脚到山头,看到了无数的山峦,而南头则是一片柳树成荫的景象。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,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,感受到了山峦的连绵和柳树的生机勃勃。
“人家逼江岸,屋柱入沧波”描绘了江边的人家和房屋的景象,这些房屋紧挨着江岸,屋柱深深地插入江水中,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江边人家图。这里通过细节的描绘,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感慨。
“老去频经此,重来更几何”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的感慨。诗人年老时多次经过这样的景象,但这样的机会又能有多少次呢?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。
“牛山动悲感,曾侍板舆过”则表达了诗人对曾经侍奉父母时经过这里的回忆和感慨。牛山是一个著名的悲悼之地,诗人曾经在那里侍奉父母,经过这里时产生了深深的悲感。这里通过牛山的典故,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生体验,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的感慨,以及对父母和过去的回忆和思念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