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桓妒妻》 敛手语出处,国破家已殂。

敛手语出处,国破家已殂。

意思:收敛对出处,国破家已经去世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桓妒妻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一个女子面对悍妒的妻子和可能的杀身之祸,仍然坚守自己的尊严和节操的故事。 首先,“昔闻桓司马,娶妾貌甚都”描绘出桓司马娶妾的场景,同时也暗示了诗中女子的命运。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女子的生活环境,她的妻子是个悍妒的人,这为女子的处境增添了困难。 然后,诗中女子在窗前梳妆的场景被生动地描绘出来,她的发丝如云,晶莹如镜。当妻子出现时,她敛手回避,表现出了她的谦逊和谨慎。然而,她并没有选择逃避,而是勇敢地面对了可能降临的杀身之祸。 “今日苟见杀,虽死生不殊”这句诗表达了女子对死亡的无所畏惧,她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。这种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。 最后,“主乃掷刃前,抱持一长吁”和“我见犹怜,何况是老奴”这两句诗表现了妻子的态度转变,她从盛怒到哀矜,这种转变令人感到惊讶和感动。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坚韧不屈的女子形象,她的无畏和坚韧令人敬佩。同时,这首诗也揭示了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她们所面临的困境,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昔闻桓司马,娶妾貌甚都。
其妻南郡主,悍妒谁与俱。
持刀拥群婢,迳往将必屠。
妾时在窗前,解鬟临镜梳。
鬒发云垂地,莹姿冰照壶。
妾初见主来,绾髻下庭隅。
敛手语出处,国破家已殂。
无心来至此,岂愿奉君娱。
今日苟见杀,虽死生不殊。
主乃掷刃前,抱持一长吁。
曰我见犹怜,何况是老奴。
盛怒反为喜,哀矜非始图。
嫉忌尚服美,伤哉今亦无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手语

    读音:shǒu yǔ

    繁体字:手語

    短语:灯语

    英语:sign language

    意思:(手语,手语)

    1.谓以手势表示意思。
    唐·裴铏《传奇

  • 出处

    读音:chū chù

    繁体字:出處

    英语:provenance

    意思:(出处,出处)
    I

    1.谓出仕和隐退。
    汉·蔡邕《荐皇甫规表》:“修身力行,忠亮阐着,出处

  • 敛手

    读音:liǎn shǒu

    繁体字:斂手

    意思:(敛手,敛手)

    1.缩手。表示不敢妄为。
    《史记春申君列传》:“秦·楚合而为一以临韩,韩必敛手。”
    《后汉书虞延传》:“帝知延不私,谓成

  • 破家

    读音:pò jiā

    繁体字:破家

    英语:destroy family himself

    意思:
    1.耗尽家产。
    《韩非子显学》:“儒者破家而葬,服丧三年,大毁扶杖,世主以为孝而礼之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