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东阳道中作(一作寒食日)》 百花香气傍行人,花底垂鞭日易醺。

百花香气傍行人,花底垂鞭日易醺。

意思:百花香气周围人,花底垂鞭日易醉。

出自作者[唐]方干的《东阳道中作(一作寒食日)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百花香气傍行人,花底垂鞭日易醺。
野父不知寒食节,穿林转壑自烧云。》是一首描绘春天百花盛开、自然风景的诗,通过对野老与百花、自然景象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。 首句“百花香气傍行人”,诗人以花香为引,描绘了春天的百花盛开、香气四溢的景象,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。傍行人的描绘,则表现了花香的扩散、行人的驻足欣赏,进一步突显了春天的气息。 “花底垂鞭日易醺”一句,诗人通过“花底”和“垂鞭”的描绘,表现了人们在花丛中游玩、欢笑的场景,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阳光明媚、温暖宜人。而“日易醺”则表现了人们陶醉在花香中的状态,进一步强调了花香的浓郁和春天的美好。 第三句“野父不知寒食节”,诗人以一位乡村野老为视角,描绘了他对寒食节的无知。野父在林间穿行,不知这是传统的寒食节,这不仅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纯朴,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民俗的关注与思考。 最后一句话“穿林转壑自烧云”,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乡村野老在烧云彩过寒食节的场景。这句诗不仅表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、纯真,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百花盛开、自然景象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。同时,诗人以乡村野老为视角,展现了传统民俗的纯朴与自然,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。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百花香气傍行人,花底垂鞭日易醺。
野父不知寒食节,穿林转壑自烧云。
作者介绍
方干(836—903),字雄飞,号玄英,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。睦州青溪(今浙江淳安)人。为人质野,喜凌侮。每见人设三拜,曰礼数有三,时人呼为“方三拜”。

徐凝一见器之,授以诗律。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。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,缺唇,卑之。懿宗咸通中,隐居会稽镜湖。有诗集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百花

    读音:bǎi huā

    繁体字:百花

    英语:hundred flowers

    意思:亦作“百华”。
    各种花。
    北周·庾信《忽见槟榔》诗:“绿房千子熟,紫穗百花开。”
    唐·

  • 香气

    读音:xiāng qì

    繁体字:香氣

    短语:香味 芳香 幽香 浓香 花香 馨 喷香 馥 芬芳 香 清香

    英语:incense

    意思:(香气,香气)
    <

  • 行人

    读音:xíng rén

    繁体字:行人

    短语:客 游子 客人 行者 旅客 行旅

    英语:pedestrian

    意思:I

    1.出行的人;出征的人。

  • 傍行

    读音:bàng xíng

    繁体字:傍行

    意思:
    1.步履倾侧不正貌。
    《南史刘景素传》:“景素性甚仁孝,事献太妃,朝夕不违侍养。太妃有不安,景素傍行蓬髮。与人言呴呴,常恐伤其情。”

    2.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