雕案出八珍。
意思:雕案出八珍。
出自作者[南北朝]萧衍的《十喻诗 幻诗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以一种深邃而内省的视角,探索了人生的无常、虚幻和短暂。诗人用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,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变化、恍惚、雕琢、虚假、空想、幻觉等现象,以此揭示人生的真谛。
首句“挥霍变三有”,表达了人生无常的观念,即一切都在不断变化,如同流水般消逝,无法挽留。三有指的是欲有、色有、无色有,即物质世界、精神和身体世界,以及涅槃界,这是佛教中对生命存在的三种形式。这句诗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,以及我们在无常中寻求永恒的渴望。
“恍惚随六尘”进一步描述了人生的恍惚状态,即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自我,被各种感官刺激所迷惑。六尘指的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是构成我们感知世界的六种元素。
“兰园种五果,雕案出八珍”描绘了生活中的物质追求,即人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,在花园里种植水果,在餐桌上制作美食。然而,这些物质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。
“对见不可信,熟视事非真”表达了对事物真实性的怀疑和对现实的反思。我们看到的往往不可信,因为事物经过我们的主观解释和理解。我们熟视的事情未必真实,因为我们的认知和理解可能存在偏差。
“空生四岳想,徒劳七识神”表达了空无的概念。四岳是古代中国的四座山,诗人用它来比喻我们的想象和期待。我们的想象和期待往往无法实现,因为现实是空无的,没有固定的标准和目的。七识神是指我们的七种意识或认知方式,它们在追求空无的过程中徒劳无功。
“着幻是幻者,知幻非幻人”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。我们沉溺于虚幻的世界中,无法自拔。只有那些能够看清虚幻本质的人,才能摆脱幻觉的束缚,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智慧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深刻的洞察力和内省的视角,揭示了人生的无常、虚幻和短暂。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警觉,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,要学会看清事物的本质,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智慧。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,意象丰富深刻,值得反复品味和欣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