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仲秋朝拜昭陵》 展敬何所伸,曾以斧山木。

展敬何所伸,曾以斧山木。

意思:祭拜什么伸,曾用斧头山树木。

出自作者[唐]权德舆的《仲秋朝拜昭陵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题目是《清秋寿原上,诏拜承吉卜》,作者通过对贞观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回顾,表达了对当今皇帝的赞扬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。 首联“清秋寿原上,诏拜承吉卜”,描绘了清凉的秋日里,皇帝下诏任命承吉为官的场景。这里的“寿原”可能是指皇帝的寿宫或祭祀场所,“诏拜”则表达了皇帝对承吉的信任和重用。 颔联“尝读贞观书,及兹幸斋沐”,承上启下,引出了对贞观时期历史的回忆。作者读书时曾读过贞观之治的历史,如今有幸能够斋戒沐浴,表达了对历史的敬意和对当前时代的感慨。 接下来的几联,作者通过对贞观时期的历史事件的回顾,表达了对当今皇帝的赞扬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。“神祇戴元圣,君父纳大麓”表达了神明拥戴有德之君,父亲接受大位,是对当今皇帝的赞美。“良将授兵符,直臣调鼎餗”则是对军队和官员的赞扬,表达了国家的强大和秩序。 “无疆传庆祚,有截荷亭育”表达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福祉。“仙驭凌紫氛,神游弃黄屋”则描绘了皇帝的仙逝场景,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怀念。 最后几联“吾皇弘孝理,率土蒙景福。拥佑乃清夷,威灵谅回复”表达了对当今皇帝的孝道和对国家的祝福。“礼承三公重,心愧二卿禄”则表达了对官员的期望和责任。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和反思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期望。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清秋寿原上,诏拜承吉卜。
尝读贞观书,及兹幸斋沐。
文皇昔潜耀,随季自颠覆。
抚运斯顺人,救焚非逐鹿。
神祇戴元圣,君父纳大麓。
良将授兵符,直臣调鼎餗. 无疆传庆祚,有截荷亭育。
仙驭凌紫氛,神游弃黄屋。
方祗护山迹,先正陪岩腹。
杳杳九嵕深,沈沈万灵肃。
鸟飞田已辟,龙去云犹簇。
金气爽林峦,乾冈走崖谷。
吾皇弘孝理,率土蒙景福。
拥佑乃清夷,威灵谅回复。
礼承三公重,心愧二卿禄。
展敬何所伸,曾以斧山木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权德舆(759年—818年),字载之,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东北)人,后徙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唐朝文学家、宰相,起居舍人权皋之子。

少有才气,未冠时即以文章称,杜佑、裴胄交辟之。唐德宗闻其材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,兼制诰,进中书舍人,历礼部侍郎,三次知贡举。唐宪宗时,累迁礼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。后坐事罢相,历任东都留守东都。复拜太常卿,徙刑部尚书,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元和十三年(818年)去世,年六十。追赠左仆射,谥号“文”。

权德舆掌诰九年,三知贡举,位历卿相,在贞元,元和年间名重一时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山木

    读音:shān mù

    繁体字:山木

    意思:
    1.山中的树木。
    《左传昭公三年》:“山木如市,弗加于山;鱼盐蜃蛤,弗加于海。”
    南朝·宋·谢灵运《过瞿溪山僧》诗:“钻燧断山木,掩岸墐万户。”

  • 展敬

    读音:zhǎn jìng

    繁体字:展敬

    意思:祭拜;省候致敬。
    《后汉书郑玄传》:“自非拜国君之命,问族亲之忧,展敬坟墓,观省野物,胡尝扶杖出门乎!”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恶得及第》:“广明初,崔厚侍郎榜,贵主力取鼎甲

  • 何所

    读音:hé suǒ

    繁体字:何所

    意思:何处。
    《史记孝武本纪》:“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,又不知其何所人。”
    唐·韩愈《感春》诗之一:“我所思兮在何所?情多地遐兮遍处处。”
    宋·王安石《胡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